等人(上)- 李碧華

等人(上)- 李碧華

阿芳疫境中還幸保職位,在一家超市當收銀員,輪更制,這兩個星期晚班,原收九點半的,但生意受影響,改收八點半。

通常收工後餓了,會吃個宵夜才回家,順便打包給媽媽,多是魚蛋粉。已70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大哥大嫂另建家庭還生了兩個小朋友,當然不會帶着母親;二姊方便工作搬到沙田,亦有親密男友,所以由她這孻女負責老人生活。

阿芳堅決不肯把媽媽送到安老院,說是「安老」、「護老」,很多時「虐老」,而且一堆年邁老人集中一處,個個心知肚明是等死──有些等到八、九十歲也頑強死不了,子女認為交院費託管了,也疏於探訪。阿芳記得3年前姊妹到住所附近的安老院查詢,一進門,屎尿的味道、老人木然又毫無希望的臉、遲鈍甚至不受控的手腳、姑娘及員工習以為常的冷漠程序……她決定負起照顧母親的擔子。

近日的什麼限食令實在擾民,更有兩天是早午都禁堂食的,那個月薪三十多萬元的所謂局長陳肇恥表示,禁堂食後「才發現原來有好多人仲要返工」──庸官無恥,禍港殃民,心中哪有半點為港人着想?

「咁多人死唔見777佢哋死?」6點後排隊買外賣的人群怨道。

尷尬時刻,不少食肆已無奈關門,水靜鵝飛,有時只得在超市或便利店買些吃到「口糠糠」的垃圾食物回家翻熱,再弄點熱食就得費工夫下廚了。

隨着疫情愈來愈嚴重,不少安老院陸續有確診個案,最新老人死亡數字已達六十多人。

她這家附近有2間安老院、交叉感染尚未波及,但出入也小心。

本來夜市還算熱鬧的純樸舊區,如今一片死寂。她路過,見有個年約10歲女孩獨坐花槽邊石壆上。

「小妹妹,你為什麼不戴口罩?我給你一個吧?」

「不用了。」女孩沒什麼表情:「我等人,很快便走了。」

夜色蒼茫又少人行,等誰呢?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