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第3波疫情7月初爆發,確診數字不斷上升。政府多次收緊限聚令,自七月底起更強制市民在戶外必須戴口罩,做運動亦不能豁免。為免誤墮法網,一眾運動愛好者惟有戴罩上陣。事實上,自疫情爆發以來,坊間出現多款運動口罩,《蘋果》邀請長跑教練徐弘泰試戴其中幾款,並由鄺士山博士(K Kwong)檢測其防菌能力,為讀者揀選既舒適兼最具防疫功效的口罩。
記者/攝影:麥卓溢、蘇兆麟、許嘉明、禤家民



據K Kwong指,一般外科口罩內層較為單薄,本身已較貼面,一旦運動時沾上汗水,口罩更會黏附在面上,影響呼吸。再加上外科口罩主要靠中層的熔噴不織布防菌,濕氣會大大降低其功效,防疫作用有限。相較外科口罩,他建議跑手選用納米口罩做運動,皆因它以網狀的納米濾層阻隔細菌和微粒,加上具高透氣度,即使沾上汗水仍能發揮抗菌效能。
K Kwong指數據顯示沾濕的外科口罩過濾率會大跌一半,反觀沾濕的納米口罩過濾率僅減少約10%,更適合運動時佩戴。近期坊間出現不少口罩支架,聲稱佩戴在口罩內可令呼吸更順暢。K Kwong解釋口罩架能撐起口罩,減少面部與口罩的接觸範圍,並減少出汗對口罩抗菌能力的影響,確能延長口罩使用時間。不過,他提醒讀者坊間的口罩架種類繁多,雖然外觀上大同小異,但其實用料各有不同。他表示較薄、較軟的口罩架較易附在面上,建議市民挑選時多留意質地:「口罩架主要靠鼻頭跟兩邊顴骨三個點支撐,如果用料太挺,三個點很難同時貼面,容易移位。」
長跑教練徐弘泰表示過往自己亦曾戴外科口罩跑步,但因為透氣度較差,加上運動時汗水沾濕口罩,容易不自覺越來越用力呼吸,影響表現。他以每公里5分鐘的配速跑畢1.4公里實測後,認為在戴有支架的情況下,口罩不會直接接觸面部,能避免貼面的不適感,配合較透氣的納米口罩,效果比單佩戴外科口罩優勝:「排除用料上的疑慮,口罩架可以說是(做運動時)必備!」K Kwong早前亦曾在地盤實測,向工人派發納米口罩及口罩架,測試其耐用情況。結果工人反映納米口罩配合支架效果相當好:「他們(工人)指用外科口罩,加上口罩架最多用三小時,一天要換三個,不如買貴點的納米口罩,可以全日不用替換。」

不少運動品牌乘疫情推出運動專用口罩,聲稱物料具冰感或散熱效果,更可清洗後重複使用。徐弘泰指戴這類運動口罩跑步的體驗不俗,但K Kwong提醒讀者這種口罩欠缺濾芯,不能有效阻隔細菌及病毒:「基本上只是符合法例要求,但完全無防疫作用。」
另外,坊間亦有聲稱濾芯能隔絕空氣污染物,過濾99% 0.1um微粒的訓練面罩,徐弘泰不諱言訓練面罩是四款口罩之中最辛苦,因面罩會將呼出的二氧化碳積存,越跑越需用力呼吸。他建議有一定心肺能力、運動能力及跑齡的跑手可嘗試訓練面罩;新手或不習慣戴口罩做運動的人就不太適合。至於抗菌能力上,K Kwong認同具備濾芯的訓練面罩確能過濾病毒,但認為部份濾芯太細,一旦沾濕後容易飽和,令使用者難以呼吸,亦影響防菌功效。他指一般市民跑步時可在納米口罩內加入口罩架,在抗菌防疫的同時,亦可保持一定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