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和周庭這一老一少的被捕,在美國和日本引起強烈反應。「#FreeJimmyLai」成為包括副總統彭斯在內的政界人士在社交網站的標誌。周庭日語流利,包括日本共產黨參議員、內閣官房長官等政界,更橫跨藝能界、傳播界的社會知名人士,也紛紛以「#FreeAgnes」作社交網站標誌。
8.10大逮捕,在世界和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和日本,引發巨大社會反響,造就了「天下圍中」的民意基礎。
有論者認為這是中港共對國際反應的誤判。我認為不是「誤判」而是「無判」,即根本對可能造成的後果沒有「判」,只是一種不經大腦的「反擊」,你制裁我11個,我也制裁你11個,哪怕出現重複制裁的鬧劇。而由於制裁的力度無法對等,就拿囊中物的香港人來出氣。
自前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就有中外的論者用修昔底德陷阱來解釋中美衝突現象。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提出一種普遍的歷史模式,即既有霸主面對新興強權的挑戰,多以戰爭告終。既有霸主是美國,新興強權就是經濟體量佔第二位的中國。這種論調若非中國人的自我膨脹,就是隔靴搔癢。試想,日本在70年代崛起,美國經濟大受威脅,有沒有修昔底德陷阱?90年代歐盟成立,其成立目的之一就是挑戰美國在世界上的超強地位,有沒有造成像現在中美關係的劍拔弩張狀態?
因為日本、歐盟都是民主國家。美國政治學教授Rudolph Rummel統計,從1816年到2005年之間人類一共有過371場戰爭,其中205場發生在兩個專制國家之間,166場發生在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之間,而沒有一場戰爭是發生在兩個民主國家之間。結論很顯然,如果既有霸主和新興強權都是民主國家,就不會實現修昔底德的預言。但其中一個是越來越極權的專制國家,結果就難料了。
美國宣佈制裁11個中港官員,以美元的霸權地位,包括滙豐、星展、渣打等大銀行,都宣佈不再跟被制裁者有任何交易,以免銀行被制裁。彭博社報道,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幾家中資銀行,也正配合美國的制裁,凍結這些官員相關的賬戶,審查他們的資金往來。中國四大銀行的美元資金規模在2019年是一萬一千億美元,銀行若受制裁不能從事美元轉賬,那損失太大了。因此,這些被制裁的官員也會像藏在三藩市中領館的間諜嫌犯唐娟一樣,要為「祖國」犧牲了。
因8.10大逮捕,美國第二波制裁會更辣;有迹象顯示,美國正在準備同台灣復交。美國認為是回復正常,中國就認為是挑釁。中國夢會陸續實現,只不過那是噩夢。對於強權來說,可能認為一切都是由於香港人不甘做奴隸的掙扎而起,於是就以鐵腕讓你們生活在惶恐中。
1946年美國外交官George Kennan從莫斯科發回8,000字電文,他說,「史太林需要一個敵對的世界才能使他的獨裁統治合法化」。獨裁政權需要外部敵人,也需要在內部製造敵人,以此來維繫統治權。
(本欄星期一、三、五見報)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