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兩大科網巨頭阿里巴巴和微信都開發了形同「通行碼」的手機應用程式,協助當局仔細掌握民眾的消費和活動軌迹,以方便追蹤疫情傳播。在不少曾爆發較多確診病例的大城市,居民在進入大型書店、商場甚至是公園也要掃碼,令公民隱私完全無所遁形。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數碼通行證會否不止用於防疫用途,為官方的新自動化社會控制方式設定模板,在疫情消退後繼續存在。
總部位於深圳的騰訊,2月9日率先在深圳推出「防疫健康碼」,廣東省亦在2月23日推出微信「粵康碼」,粵康碼整合了各地部門通過不同渠道採集的個人健康數據,每掃一次碼就可形成新的活動紀錄,統一匯集到廣東省政務大數據中心。阿里巴巴子公司螞蟻金服亦在2月11日推出協助當局作防疫數碼標記之用的「支付寶健康碼」,一周內已經落地全國逾百城市。
在疫情高峰期,廣東省多個城市的屋苑小區和城中村,都把原來的幾個出入口封鎖至只餘一兩個,要求居民每次進入時都必須掃手機二維碼登記。但有在東莞生活的港人稱,因為擔心私隱問題一直未辦,「我出入屋苑的保安員全都認識,做了漏網之魚。」在深圳和廣州,乘坐地鐵和巴士必須掃碼入閘或登記。內地影院上月底復業,亦要求觀眾必須掃碼檢票進場,變相實行進場「實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