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佈賀錦麗為競選拍檔,只待下星期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確認。雖然這只是程序上的過程,可是還有需要一板一眼做下去。來到這裏,共和民主兩黨總統候選人有了,副總統候選人也齊了,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只差11月3日的投票。特朗普成功連任,抑或拜登挑戰得勝,不到三個月已有分曉。
美國副總統的職任雖說是「總統的副手」,其實沒有多大職權。總統是身兼三軍總司令,副總統卻非三軍副總司令;總統有簽署或否決法案的權力,副總統沒有。雖然總統一旦任內身故或不能視事,副總可以立即頂上,但是,不是總統,就不會知道總統的事。1945年羅斯福總統去世,接手的是副總統杜魯門,有說副總統入主白宮後才知道美國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總統和副總統的分別便在於此。甘迺迪總統1963年在德州遇弒身亡,副總統詹森是在專機上立即宣誓接任,總統與副總統的權力交接,在這些情況下可以如此緊密。
二號人物最難做,既不能僭越一號,但又不能低調得讓人不知你的存在。1981年3月,列根在華盛頓遇刺受傷入院,白宮一片大亂,副總統老布殊在外頭趕回華府途中。美國上下必然記得這一幕:在白宮簡報室,國務卿海格向全國宣佈「我在這裏掌控」(I am in control here)。之後直至去世,海格因為這一句話被批狂妄自大。海格畢業於西點軍校,行伍出身駐過越南,曾經是肩上四顆金星的北約盟軍最高統帥,這一句毫無紀律的話當時何以會說出來,無人得知真正原因。不過,當時的二號人物老布殊也不好過,慘遭低一級的國務卿無視。之後,老布殊經常代表列根出國參加外國政要喪禮,促狹者稱之為「喪禮副總統」。至1988年大選,老布殊披甲上陣得勝,然而始終無法洗去二號人物的氣味,四年後連任失敗,黯然離去。
選擇副總統拍檔,絕對不是因為「政見相同」這唯一原因,說這話的候選人分明是在撒謊。誰都知道,副總統候選人主要作用在於選票,以補總統候選人的不足。這當中有地緣政治因素,1960年大選,民主黨甘迺迪是波士頓世家子弟,副總統拍檔是德州的詹森。1980年大選,列根是在西岸加州發迹,副手老布殊既有德州家族歷史又有華府政治聯繫,二人意圖包攬全國,最後大勝尋求連任的卡特,在50個州搶下44個。大選亦有性別因素,拜登宣佈賀錦麗為拍檔,兩人政見路線相若之外,分析指女性選民是焦點所在。不過,拜登不是第一個總統候選人這樣做,1984年大選,民主黨蒙代爾拍檔是眾議員費拉羅,她是美國政治史上第一個主要政黨的女性副總統候選人。2008年大選,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的拍檔是阿拉斯加州長佩林,也是人們有印象的。
今年大選,重點當然是特朗普與拜登之爭,是為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立意識形態決戰。不過,副總統候選人在另一個層次來說,受關注程度絕不應該比總統候選人低。特朗普今年74歲,即使今屆連任,四年後是78歲。總統任滿而由副總統出戰角逐總統,在美國選舉政治可謂司空見慣,1960年是艾森豪威爾的副手尼克遜出戰大選,1988年是列根副將老布殊角逐總統,2000年是克林頓副手戈爾參選,當中有贏有輸。特朗普的副手彭斯今年61歲,四年後65歲,他願意的話,到時參加大選正值政治上的盛年。另一邊的民主黨,拜登今年78歲,四年後82歲,拜登如果今年勝出,會不會只做一任,這是如今華府不少人的話題。再說,拜登身健體壯做滿兩任到86歲,到時賀錦麗64歲,希拉莉四年前參選總統是69歲。相比之下,賀錦麗若是四年或八年後參選總統 ,比當年的希拉莉年輕得多。
副總統從閒角式的二號人物,到代表總統出國參加喪禮活動,乃至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強硬對華政策兩年前由彭斯宣讀,副總統的角色正起着明顯變化。或者更加準確的說,白宮內部的權力分配,過去30年展開重新擘劃的過程:1993年克林頓上台,副總統戈爾在環保的角色加重,第一夫人希拉莉全力推動醫保改革。2001年喬治布殊到任,副總統切尼是權傾政壇的鷹派代表人物,美國自由派對切尼口誅筆伐,很大程度因為他是主力出兵的推手。到了奧巴馬,與副總統拜登的公共形象是二而為一的政治拍檔,從到白宮外閒逛到政策宣示,正副總統一同出現的場合不勝枚舉。副總統公眾形象以及實際作用的嬗變,正影響着美國政治的核心系統。
距離大選投票日還有三個月不到,特朗普與拜登的支持率持續變化,副總統候選人未來將會起重大作用。民主黨大會將在下星期舉行,共和黨大會隨之而來,電視全國直播大會過程,各人都會發表演說,值得留意是之後的民調數據,尤其是兩名副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這不僅是關係到今年大選的走勢,更是讓人關注四年後的大選。四年絕非天長地久,特朗普擊敗希拉莉的那一夜,今天回看,不像是很久之前的事。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