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悲劇的力量(潘小濤)

今日香港悲劇的力量(潘小濤)

過去一年多,香港出現無數悲劇,大家最深刻的當然是7.21及8.31,以及周同學及陳同學的溘逝,這些都打動無數市民的心,令他們對政權及警察的看法有變,也令更多人義無反顧投入抗爭之列,這就是京港高官一手炮製出來的悲劇的力量!近日,他們又向全世界表演了一場蠢到加零一的醜劇,捧出黎智英、周庭等幾個悲劇英雄。

悲劇特別是人為的悲劇,往往對社會造成巨大衝擊,甚至可致廟堂傾覆、社會巨變、政權倒台,一個突尼斯小販的悲劇,不就催生了茉莉花革命嗎?聰明的政府、睿智的政要會千方百計避免悲劇上演,相反愚不可及的政治人物,就不斷製造悲劇,為社會埋下巨大的計時炸彈。

15年前,筆者談及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去世時曾寫道:「古今中外,悲劇永遠扣人心弦,劇中那無盡的遺憾、悲痛,讓人難以忘懷,而那些傳誦千古的故事,也多是悲劇。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塞萬堤斯的《唐吉訶德》、被亞里士多德譽為古希臘最經典悲劇的《埃迪帕斯王》,都是佼佼者……由於現實世界的殘酷,這些悲劇英雄的故事在西方世界代代相傳,成為社會最重要的精神食糧,激勵各人勇於面對逆境。面對暴政,他們敢於挺身而出;面對不公,他們願意捨身成仁。這就是悲劇的力量!」上述港人不也是這樣的人物嗎?

當局拘捕黎智英等人,並出動逾200名警察到壹傳媒大樓搜證,不也是在鏡頭面前製造悲劇英雄嗎?肥佬黎獲罪震驚全港,全城搶購《蘋果》、狂掃壹傳媒股票等,都是港人對其遭遇寄以同情,以行動力撐之餘,更藉此向當權者表達強烈不滿。同樣,事件也是當天全球主要國際傳媒的頭條,日本政界藝文界網民等則高度關注周庭的命運。顯然,肥佬黎及周庭等人,已成了歐美及日本人眼中的悲劇英雄。

這200名警察,大部份只是佈景板,行行企企、呼呼喝喝,若是搜證,搬走電腦及伺服器、向社交媒體平台及手機的服務供應商索取相關記錄足矣,何須操兵一樣殺入一間傳媒大樓?他們選擇史無前例地高調拘捕傳媒集團老闆及高層,且是最敢於監督、批評中共及港府的傳媒,政治目的昭昭明甚。

其一,以此報復美國的制裁名單及美國衞生部長阿扎爾訪問台灣。美國人打擊的是中港官員,港府則拿港人出氣,「打」給美國人看。搜捕事件除了報復美國,還可搶走關注阿扎爾訪台的眼球,國際傳媒焦點果然在香港而非台灣。

以對美強硬掩飾內政失敗

其二,向國人展示反制美國的承諾說到做到。君不見國內及香港五毛額手稱慶?習近平太需要展示他不畏美帝的強硬態度了,畢竟他在處理疫情、水災、經濟復蘇、兩岸關係等處處碰壁,跟美印英等國的關係跌到近年新低,國家財政陷入困境,以致黨內不滿急升,政績不彰之下,惟有展示對外強硬來擄獲民心。

其三,警告未被收編的港媒噤聲,更要讓港人恐懼。

或許,中國人會讚許對美強硬的態度,但換來的將是中美全面對抗,美國針對中港官員及香港的制裁會更多,令香港前景蒙上更大陰影。一旦香港只是普通中國城市,還有甚麼投資價值?其後果必是外資加快撤離步伐,港人的移民之心更急切。更甚者,拘捕黎智英等人,證明國安法對新聞自由及人權的可怕,令猶豫是否跟美國組成自由聯盟的歐洲,受到更大壓力,聯盟成事的機會大增。

在人類歷史中,一齣齣悲劇推動過一次次社會變革、社會進步,周梓樂、陳彥霖等人的悲劇喚醒很多香港人,黎智英、周庭等人的悲劇,不也令更多香港人更堅定捍衞自由的決心嗎?歷史終將還他們公道!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