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新聞自由 揭露社會黑幕(林本利)

蘋論 :新聞自由 揭露社會黑幕(林本利)

近日警方動用數百名警員去拘捕10人,大舉搜查傳媒機構,事件惹來外部勢力非議,指做法是打壓新聞和言論自由。倘若警方動用同樣人力去徹查高官和權貴,以及他們已投靠外部勢力的子女,在過往房地產交易和使用,境內境外的資產和離岸公司等賬目,相信會有更多發現,更能找到真正勾結外部勢力的人。

痛陳地產霸權 曝光學術腐敗

去年數以百萬計港人上街,反對林鄭修訂《逃犯條例》,憂慮當權者想藉此把內地司法制度及執法機構的權力伸延至香港,破壞一國兩制。修例不成,激起民憤,當權者便透過引入港區國安法和打壓傳媒去威嚇港人,令港人過着黑暗日子。反修例示威期間,不少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和專業團體發出呼籲,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去考究社會撕裂和警民關係破裂的成因,並找出暴力的背後黑手。只可惜林鄭充耳不聞,還轉移視線說監警會可以作出調查。但事實證明監警會根本無足夠法定權力去調查,發表的報告缺乏公信力。市民特別關注去年7.21及8.31事件,警方的處理手法,要倚賴傳媒去揭露真相,傳媒自然成為當權者的打壓對象。

在新聞和言論自由的香港,傳媒過去一直扮演着監察政府和權貴的重要角色,揭露社會黑幕。筆者自1995年開始獲邀在報章發表文章,透過這平台痛陳地產霸權、官商勾結對香港的禍害。寫了10多年,直至2005年曾蔭權上台後,才見到政府認真處理市民對這方面的不滿,包括立法規管樓宇買賣,打擊發水樓,引入競爭法和不良營商手法條例,廢除西九單一招標,調查天匯天價售樓事件等。曾蔭權在任期間,成功爭取到政改,經濟增長是自回歸至今最高,市民對整個管治團隊的信任程度亦最高,廉署不畏強權,拘控涉貪的高官和地產商。還記得當年地產商率先打壓傳媒,抽走廣告,現在他們同樣遭到打壓,已失去言論自由。

自2003年,筆者眼見理大管治出現貪腐問題,肥上瘦下,校董會成立40多間公司,當中涉及不少校董及管理層的利益,更有公司高層被廉署拘控。同事張超雄當時是教職員選出的校董,在校董會會議上質詢大學何以成立這麼多公司,並要求校方高層申報利益。校董會竟然透過修例,以張超雄是立法會議員,不是全職教職員(他因議會工作而自願減薪一半當半職),要把他踢出校董會。校董會開會進行修例當日,傳媒爆出校方高層批出培訓合約給自己有利益的公司,校長竟然接受高層「事後」申報利益,而由校董會成立的內部調查小組最後只作出告誡,沒有把高層辭退,之後還續約多年。

自此之後,理大管治自然越見敗壞,一眾高層及校董不斷製造機會自肥。及至2010年金融海嘯後,大學投資及營運出現九億元虧損,管理層不單沒有問責,還打算辭退數以百計前線員工去節省支出。筆者聯同張超雄及教職員代表透過報章向新任校董會主席發出公開信,痛陳前朝的腐敗,列出「九宗罪」。新管理層願意聆聽,展開獨立調查,之後又審核工商管理學院及研究院的賬目,發現貪腐問題確實極之嚴重,即時辭退多名副校長和高層,或者不再續約。若非當日報章以大篇幅報道和跟進理大醜聞,新管理層亦未必肯正視貪腐問題。

強權不敵真理 忍耐終見曙光

筆者不時勉勵年輕人,面對不義的事情,不要因憤怒而失去理智,不要走極端路線,以暴力方法去爭取公義。除了有良知、勇氣和知識外,還要懂得明辨是非和真偽,鍥而不捨、有智慧地爭取公義。歷史告訴我們,爭取獨立調查,或者平反政治事件,有時需要忍耐,有時會叫人沮喪,要等上10年,甚至數十年,一代又一代的人過去,才見到曙光。1947年在台北發生的二二八事件,直到1995年才得到平反;1980年在南韓發生的5.18光州事件,到2017年總統文在寅上台後才承諾重新調查,找出完整真相。個人相信強權敵不過真理,光明最終必定戰勝黑暗,真相有一天必能水落石出。

林本利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