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前完成審查即逢美制裁 中資行准官開戶埋「核彈」

兩月前完成審查即逢美制裁 
中資行准官開戶埋「核彈」

【兩制蓋棺】
【本報訊】美國財政部未來30至60日內,將就拒與11名中港受制裁官員斬纜的金融機構發第二輪制裁清單。外界暫普遍對銀行及金融市場受震盪程度沒具體概念,但罰則若是扣起美元交易地位,牽連可屬核彈級。據本報消息,有本地中資大行約兩月前才完成盡職審查,接受本港高官開新賬戶,惟眾人成美制裁對象,風險合規部正埋首評估,未有具體拆彈方案。

有分析相信,中資大行最終如何拍板要照顧「國家任務」及等候駐紮內地的母公司指示,但亦要看美國取態,財政部及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最終公佈的要求,因過往被列為針對國民(SDN)清單內對象,多來自細小國家或屬恐怖分子,未試過像今次針對如本港等經濟發達地區及國際金融中心,故銀行無從掌握尺度。

就有關中資大行近月才接受被制裁官員開戶及其他對象覆檢查詢,中銀香港發言人無回覆,招商永隆則着記者向母公司招行查問,建行(亞洲)及交銀(香港)昨晚亦未有回應。

據本報了解,港區國安法尚未正式實施前,有香港官員將部份於外資大行的資產轉往一間本地中資大行,但當時美國制裁名單尚未公佈,行方亦依據監管當局對「高知名度政治人物(PEP)」客戶盡職審查指引,完成核查接受開戶,惟上周美國清單出爐,客戶成制裁對象,目前正作評估並研究不同應變方案。

彭博:至少一銀行煞停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港設有分行或子公司的中資國有及大型銀行,正採取行動配合美國制裁名單,以保障本身在美國業務及海外網絡。報道指包括中行、建行及招行等與美國有業務往來的大型內銀,對為11名被制裁官員開立新賬戶取態趨謹慎,至少一間銀行已暫停為有關人士開戶。

外界常誤以為美國單方面制裁,如何迫令海外非美資銀行跟隨,而且美元是全球性流通貨幣,但有多位不願具名分析師指,凡涉及美元交易,最終清算地一定回歸紐約進行,若銀行甲被財政部制裁,面對最辣罰則無法獲得美元資金借貸或參與美元交易,與該行有來往的銀行乙,本身有美元資金想提供支援,但在美國制裁鞭長可及情況下,可連銀行乙的美元交易地位亦受牽連,故影響或很深遠。

美資券商摩通發表報告指,因港銀成中美角力磨心陷兩難局面,對本港銀行業維持負面看法,首選看淡的是中銀香港,雖然金管局稱制裁在本港無法律依據,但報告指,對本身有美國或美元業務銀行而言,仍需考慮在美的合規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