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大舉推動電動車行業,一來是因為汽車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不輕,加上可帶動不少相關行業,影響力巨大;二來因為現時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高,在中美貿易戰緊張環境下,石油進口或受一定影響,故推動電動車可減少石油消耗,有其戰略原因。
根據資料,汽車業是中國產業鏈最長產業。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去年規模以上汽車生產業營業收入達80,846.7億元人民幣,佔GDP達8.15%。而且汽車行業可拉動超過150個上游及下游行業,前者包括機床、模具、鋼鐵、有色金屬、電子和化工等;下游可拉動物流、分銷、金融等。同時亦影響不少人就業,故大舉推動電動車行業,變相解決不少經濟及民生問題。
降低依賴美國供應
不過,由於中國一直屬於石油進口國。資料顯示,去年對外石油依存度達70%以上,需要不停進口石油才能維持中國的消耗;相反,美國因為頁岩油革命,導致成為石油淨出口國,故中美關係惡化,或會影響石油供應。
中國石油消耗中汽車耗用佔57%,故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有利減少石油耗用,變相減少依賴受美國控制的石油供應,緩解被孤立影響。而截至去年為止,中國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106萬輛,較2018年增長5.1%,佔整體市場約4.9%,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則有381萬輛。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引述具政府背景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中心數據顯示,至今估計有約635間電動汽車企業,但僅19間企業具相關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其中中國恒大收購的NEVS,旗下國能新能源佔當中兩間,且資質取得不易,故不少電動車企業會採取收購、代工方式生產;但就算如此,現時量產僅有在美國上市的蔚來及理想,以及小鵬、威馬等幾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