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專業治療師一直供不應求,情況在社福界尤為嚴重。香港理工大學原與社會福利署合作,每隔一年推出培訓資助計劃,資助修讀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碩士學位的學生,條件為學生須在畢業後於早前選定的社福機構連續服務三年。因應需求日增,社署與理大決定未來三年每年均開辦有關課程,提供近300個資助名額,課程昨日起接受報名。
畢業須服務社福機構三年
政府2017年出版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指出,到2030年,香港將欠缺約190名職業治療師及900名物理治療師。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主任曾永康指,觀察到社會尤其社福界對專業治療師的需求後,2012年決定隔年開辦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的碩士課程。由於計劃受社福界大力支持,因而決定2021至2023年改為每年開辦。
資助計劃推行以來,過去四屆培育逾250名治療師,畢業後投身不同社福機構,第一、二屆更有逾六成學生在過了計劃規定的三年服務期後,留在社福機構繼續服務,故社署決定繼續推行計劃,為未來三屆學生提供逾290個資助名額。
課程第三屆畢業生李亮邦指一直希望運用自己的專業,關注與幫助社會上不同的人士。他鼓勵有志成為專業治療師服務社福界的人士,把握機會參加這項有意義的資助計劃。
資助計劃的受惠機構協康會的行政總裁歐陽偉康指,很多社福機構缺乏足夠治療師人手,令機構提供服務時有一定限制,他期待更多畢業生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