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美國攝影師Saul Leiter影集再度於日本面世。80年代與世告別之前,他甚少公開露面,近乎無法讓人觸碰,遙遠得如山上的晨霧。最近終於找獲了一部這位藝術家稀有的紀錄片,可能也是唯一。他總是在沉思過後,用那麼緩慢的節奏回覆到訪者的好奇,答案永遠是may be……or may be not。影片在紐約舊公寓開始,房間幾乎雜亂得像新年過後的市集,可在他口中這處是墳場,裏頭擠滿了被遺棄的時光。幾十年如一日,他窩在同一居所,甚至乎拍攝的路軌也離不了紐約那幾條街巷。又如何?他認為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張照片,哪怕生活周遭同樣的事物,始於如何地看,他說你可以選擇在乎或者不在乎,但他是不會花精神打量你所在乎的。
這令我想起了有個同溫層的朋友葛民輝,為人也是非常菲林色調,你可以稱呼這類老派生物,同時卻又站在時尚潮流的前端。在充滿病毒的名利場,太容易讓人變種,抵禦不了求生重創最後血肉淋漓,但葛民輝的堡壘仍一如既往堅固。他對創作要求的執念,其實不是誰都能容易理解。
多年以前,跟這個在電台一同成長的夥伴,合作了電影《初纏戀后的2人世界》,他導演我編劇。話說戲裏那雙情侶觀望夜星的一幕,邊嚼馬豆糕邊呢喃細語,對於觀眾的能見度,背着鏡頭的情侶到底在吃甚麼看來並沒有關係,然而,阿葛會汗流浹背跑遍小區,就是想要找到我在劇本裏所說的馬豆糕。我明白他希望演員能夠抓着原本的味道,角色不應該單單在演,角色必須換了人生。
未有走近阿葛的人,好容易篤定他就是那位「24個比利」。跟有創意的人交流是走進仲夏夜的草叢看見漫天飛舞的螢火蟲。他光線昏沉的工作室裏懷舊收藏成了裝置藝術,古董汽水瓶鐵皮玩具和花俏的風格精品,全是他人生菲林的紀錄,彷彿正在傳輸着時間流動的聲響。
打從出生起,上帝就派發每人那麼一卷菲林,誰知曉哪一格菲林是終局。我敢說,葛民輝那卷菲林中的影像比你曾看過的更「瘋」趣。
撰文:陳海琪
本欄逢周四刊出
廣播人。寫作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一直相信:只有逆風而行,才知道飛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