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文化長大 移民二代撐香港

黑人文化長大 移民二代撐香港

55歲的賀錦麗出生於加州奧克蘭,父親是牙買加出生的非裔經濟學教授,母親由印度到美國求學的腫瘤學博士,專注乳癌研究。5歲時父母離異,她和妹妹就由單親媽媽撫養成人。姊妹倆在印度文化傳統中長大,多次隨母親回鄉探親,在家經常享用印度美食;母親亦愛黑人音樂,讓女兒浸淫在奧克蘭的黑人文化中 。

「家母深明自己在撫育兩個非裔女兒,她明白在美國我們會被視為黑人,所以她早就決意要把我們教養成為自信自傲的黑人女性。」賀錦麗曾在自傳中寫道。參與民權運動的母親曾領一對女兒示威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賀錦麗因母親曾到加拿大大學任教,因此在蒙特利爾生活過五年,其後返美入讀卓越的黑人學府霍華德大學。她形容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驗。

賀錦麗去年初展開競選總統時,丈夫埃姆霍夫和其他親人為她站台。路透社

「不該因膚色放入框框」

不過,雖然她對非裔與印裔身份很自在,但她坦言一直簡單地自視為「美國人」。去年她接受訪問就直言,政治人物不該因膚色背景而要放入任何框框:「我就是我。」

賀錦麗一直是在開路者,在爭取成為美國首位非裔與印度裔血統副總統前,她兩度衝破玻璃天花,2004年成為三藩市首位黑人女檢察官,七年後成為加州首位黑人女性檢察總長。她就是因當年在三藩市競選公職,獲華人社區僑領替她取中文名字,打開三藩市非華裔政治人物取中文名的傳統。她亦關注香港問題,去年8月在Twitter表態「撐香港」和平示威權利,早於總統特朗普,並是《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共同提案人之一。

如今她成為拜登問鼎白宮的夥伴,叫好聲四起,但她擔任檢察總長期間的起訴紀錄同時亦成為焦點。儘管她在同志婚姻與死刑等議題上立場傾左,但進步派對她在爭取改革警隊、冤案問題等方面的表現未感滿意,或會削弱黑人選民和自由派的支持。
英國《衞報》/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