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對中國展開的金融戰線再添力度。美國財長姆欽指,中概股應在2021年底前符合美國會計要求,否則需退市,觸發外界猜測美方想提早強制中概股呈交審計底稿的期限,較原來的3年縮短一半時間。會計師公會副會長林智遠指,中概股無呈交底稿已存在近20年,特朗普如今才態度強硬,相信「意在選票」,故繼續向內企施壓。
由特朗普下屬姆欽領導的跨部門金融市場工作小組,針對在美國上市中概股展開研究,基於中概股未能向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遞交審計底稿,而發表了報告和建議,藉此要求中資企業必須遵守美國審計要求。
《華爾街日報》周一報道,姆欽在小組簡報會透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接納上述報告內容和建議,已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大約有一年半的過渡期,即須在2021年底前遵守美國會計及審計標準,否則要從美國除牌。而計劃赴美上市的中資企業也要遵守上述規定,而非原先預期的2022年才開始要遵守。
花旗集團統計資料,自1993年起,約354間中概股到美國上市,共籌集資金8,850億美元,合計市值逾1.5萬億美元,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則累計為107間。本月初,多間在美上市的中資科網股傳出退市傳聞,包括攜程、58同城和搜狗,惟消息未獲公司證實。目前明確否認退市、或會向美方要求讓步的,是騰訊(700)旗下騰訊音樂。騰訊音樂首席戰略官葉卓東周一表示,現在猜測公司是否會被除牌言之尚早,除牌亦非企業唯一的選擇,例如他們可以選擇接受美國的審計機構參與審計。
《華爾街日報》周一評論指,美國打壓中概股有其政治目的,事關若把中國股票從美國金融市場「趕出場」,美國相對中國或招致更大規模損失。
林智遠指出,姆欽日前的講話屬模稜兩可,若是劍指審計報告,基於美國參議院5月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條文,投資者預期中概股有三年寬限期,如今改為約一年半無疑打亂市場,造成投資者對美股朝令夕改的印象,日後未必再如現時般肯給予股票高估值。林續指出,這已是長年問題,若逼切性甚大,沒理由現時才急於「執正」。
假如姆欽是劍指中概股一律要遵守美國會計準則,林智遠料同樣令中資受打擊,雖然阿里巴巴(9988)這些以第三級(Level 3)ADR上市的中概股,已據美國會計準則提交年報等,但騰訊等港股在美掛牌的是第一級ADR,日後或在遵守美國準則的金錢及時間成本有所上升。惟林指出,不論出於哪個目的,都無助於增加美國商業利益,甚至有反效果,反觀在目前的政治氣候下,特朗普團隊的動機可能是為了總統大選的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