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提取公積金有附帶條件 保誠「奇招」谷開單

員工提取公積金有附帶條件 
保誠「奇招」谷開單

【本報訊】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對保險業帶來衝擊,英國保誠推出「奇招」鼓勵代理開單,開足一定數額便可一次性提取自己供款部份的公積金。有保誠員工認為公司「涼薄」,變相逼代理自己「揞荷包」開單。

保誠香港上月底向旗下代理發信,指為幫助代理度過疫情難關,作出「提取公積金供款特別安排」。所謂公積金(ORSO),實際是強積金(MPF)前身的職業退休計劃,本港不少僱員仍然沿用,條款較有彈性,基本上要離職或退休才可提取。

■保誠指為幫助代理度過疫情難關,作出「提取公積金供款特別安排」,但設有附帶條件。

被轟安排涼薄

這次保誠給予員工提早提取公積金有附帶條件,若代理所提取的供款少於50萬元,需要於業績期內發出一張首年保費達3,000元的壽險保單;提取供款多過50萬元,則需要發出兩張3,000元保單。代理可全額提取公積金內自己的供款,而公司供款則仍舊保留在計劃內。代理可自由決定參與,並需於8月14日前向其公積金信託公司中銀保誠提交提取表格。

服務20年以上的保誠代理Ivy(化名)就直言安排「好涼薄」:「公積金係agent(代理)自己的供款,點解要有業績先可以拎?而且用得公積金嘅人,好多係2000年前入職,服務公司超過20年。」疫情下保險面對面銷售幾近全面暫停,雖然保監局放寬部份產品透過網上銷售,但Ivy坦言最近賣單難度仍然非常高,而且只有壽險保單符合「業績」條件,相信大部份代理都會索性「自己畀錢買單」以達到要求。

代理傾向提款

加入公司約五年的Jesscia (化名)則對計劃受落。她指保險代理本身屬自僱人士,按道理保誠是無需要為旗下代理的公積金或強積金作供款。Jessica又稱:「雖然公積金在香港已很少公司採用,但於2018年前入職保誠的員工仍可以選擇公積金或強積金計劃。」Ivy坦言,雖然自己未有經濟壓力,但考慮到信託公司為保誠與中銀的合資公司中銀保誠,決定會提取自己的公積金。她解釋:「保誠本身係英資,唔知同中銀有幾多合作,但國安法下隨時打橫嚟,資金管理可以亂曬,我寧願早啲拎錢走。」

根據保監局數據,本港首季保險新造保費為351億元,按年跌27.5%;當中為控制疫情而實施的限制跨境人流措施,導致內地客新造保費僅54億元,按年跌58%,是2014年第三季以來最差的表現。

■保誠香港上月底向旗下代理發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