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擴散至全球,率先爆出疫症的中國,雖一直表現復蘇之路非常快,惟最新的數據卻顯示其經濟增長回升較為緩慢。人民銀行昨日公佈,7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僅9,927億元,遜市場預期,亦按年少增631億元。而反映社會購買力的廣義貨幣(M2)餘額則按年增11﹪,同樣低過預期。分析認為,中國對外公佈的疫情雖然已經受控,但內地經濟恢復相信仍然乏力,加上全球其他國家仍受疫情所困,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難以獨善其身。
內地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元,少於預期的1.2萬億元,亦是今年4月以來最少。住戶貸款增加7,57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067億元;企業單位貸款增2,64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42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5,968億元,票據融資減少1,02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70億元。
新增貸款是用來反映國內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居民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增加額的一個統計數據,具有前瞻指標。由於信貸增長與經濟活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新增貸款的多少,可反映未來經濟的活躍度。有外資分析師認為,7月份內地經濟增長未如外界看得這樣樂觀,除了受到中美角力外,疫情令全球經濟活動幾乎停頓,也窒礙了中國經濟的復蘇步伐。
期內,可反映社會購買力的M2表現也遜預期。7月底止,內地M2餘額為212.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9.12萬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3.8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7.99萬億元,同比增長9.9%。該分析師表示,M2反映內地流通貨幣及儲蓄存款,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也反映潛在購買力,若M2增速幅度較預期慢,意味投資市場未如預期中活躍,年內經濟增長難有明顯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