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勾結外國/境外勢力」是《港區國安法》下「四宗罪」之一,尤其是收受政治捐款。但其實,當年無論是孫中山先生搞革命、成立黃埔軍校,還是中共自己創黨,無不也是依靠「外國勢力」起家。
去年春天,到了廣州黃埔軍校參觀。當年孫中山在建立共和事業屢屢碰壁後,決定成立一間軍校,創建一支向國民黨以及革命理想效忠的軍隊,於是在1924年,在原址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的那一個地段,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見圖1),後來再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出了許多著名戰將,包括國民黨的杜聿明、胡宗南、鄭洞國、陳明仁、黃維、邱清泉、廖耀湘,以及後來在台灣先後官拜國防部長和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另外,也包括了對手共產黨的左權、陳賡、宋時輪,甚至是名列十大元帥的林彪和徐向前,實在能人輩出。
孫選擇把軍校設於黃埔區長洲島內,是因為長洲島位於珠江中央,島上築有多處炮台,能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且島上有現成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這裏四面環水,環境幽靜,也有利學生學習。
黃埔軍校大門上,有國民黨元老譚延闓親題「陸軍軍官學校」的橫匾(見圖2)。據說創校時,門口還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後來才被替換。
抗日戰爭時,黃埔軍校於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後來幾經復修,到了1996年,原貌才大致恢復。軍校本部是樓高二層的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迴廊相通的樓房(見圖3)。樓房內,我們可以看到孫中山辦公的總理室(見圖4)、蔣介石的校長室(見圖5)、周恩來的政治部辦公室、會議室、官長飯廳、學生學習室、讀報室(見圖6)、學生宿舍(見圖7)等。
軍校後面的八卦山建有高40米的孫中山紀念碑,1928年奠基,1930年落成。碑頂有孫總理銅像。碑的正面題上「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書金字,旁邊則題上總理訓詞(見圖9)。
紀念館展出有價值的文物,例如軍校教官和學生的軍服(見圖8)、學生畢業時獲頒的畢業證書及紀念品「中正劍」(筆者按:蔣介石,字中正)(見圖10)。
孫中山當年乃無兵司令,要錢無錢,要槍無槍,這樣一所軍校,所費不菲,究竟又是從哪裏找來錢和軍火?答案就是靠「外國勢力」,但不是靠大陸網民口誅筆伐、「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而是蘇聯。
在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網頁上,載有〈蘇聯顧問在黃埔軍校建設中的作用〉一文,當中就蘇聯在經費和軍火上對黃埔軍校的詳情,有詳細的記述。
「經費援助:1925年蘇聯第一次撥交黃埔軍校10萬盧布作為維持費,並在同一通知上告訴加倫將軍(筆者按:蘇聯派駐的軍事顧問團團長),只要黃埔軍校提出具體的預算數位,蘇聯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繼續撥給。同年,一次又給廣東政府45萬盧布,作為編練新軍的費用。1925年至1927年,蘇聯先後無條件地撥交黃埔軍校的辦學經費共達250萬盧布。」
「武器援助:1924年10月初,蘇聯第一次運給軍校的步槍8,000多支(全部配有刺刀),子彈400多萬發,以後還逐年增加。……蘇聯政府先後6次為軍校運來的大批槍炮彈藥,計有步槍51,000支,子彈57,400萬發,機槍1,090挺等。蘇聯還決定援助中國飛機10多架,後只運來數架,由蘇聯飛行員駕駛,參加了東征和北伐戰爭。蘇聯的大力援助,從根本上保證了軍校之訓練、建軍及其軍事鬥爭的順利進行。」
其實又豈止孫中山,就連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建黨,也是靠「境外勢力」的錢起家。
在中共創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一大)中,十五名與會者當中,有兩名是外國人,那就是第三國際的代表馬林,以及赤色職工國際的代表尼柯爾斯基。
中共初期的經費來源,很多也是來自第三國際這個「境外勢力」。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裴毅然,在2011年6月號的中文大學學術期刊《二十一世紀》發表了〈中共初期經費來源〉一文,當中引用了大量檔案、創黨元長的書信和回憶錄等資料,為這個題目作了紮實的研究。
舉個例,為了在上海舉行創黨的中共一大,籌備小組於是向六個外地支部(北京、廣州、武漢、長沙、濟南、東京)發出邀請,每個支部派兩名代表赴滬開會,每位代表獲滙路費100元。那麼,這筆不菲的費用由誰負擔?答案就是馬林。一大代表包惠僧就曾清楚記述:「定計劃,提供經費,完全是出於馬林一手籌畫的。當然馬林是執行第三國際的命令,也就是按照列寧命令辦事的。」
不但創黨時是經費要靠「境外勢力」,即使創黨之後一段長時間,也仍然要靠「境外勢力」。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黨總書記陳獨秀在報告中稱:「黨的經費,幾乎完全是我們從共產國際得到的,黨員繳納的黨費很少。今年我們從共產國際得到的約有一萬五千,其中有一千六百用在這次代表大會上。」
中共三大一結束,馬林致信共產國際執委會:「黨現有黨員四百二十名,其中工人一百六十名,但應指出以下情況:一、繳納黨費的黨員不到十分之一;二、因此,整個工作幾乎都是依靠外國經費……」
1924年,中共月均得俄款約三千元;1925年預算月領二千二百五十元,四月起增至三千六百五十元;1927年月均收到三萬元以上;1928到1932年,每月預算五萬元左右。
從中可見,孫中山先生搞革命又好,成立黃埔軍校也好,中共自己創黨都好,不也是一樣依靠「外國勢力」的錢,甚至是人。
〈歷史的風景〉逢周二刊出
撰文、攝影: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