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爭着被美國制裁? 自由撰稿人 - 柳濁

為何有人爭着被美國制裁? 
自由撰稿人 - 柳濁

美國上周五宣佈制裁中港11名官員,相關人士、機構連日來陸續發表聲明,譴責美方霸權。中國官方強調對美方動作,700多萬香港人、14億中國人不答應,更有些前任、現任香港高官似乎覺得,被網民戲稱為「衰11」的制裁名單太少,一副爭着被美國制裁的樣子,渾然不顧制裁將拖累香港乃至中國的金融機構,渾然不顧制裁一旦擴大、升級,香港將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

對於美國強硬的制裁,中共港共的回應基本上是批鬥式的形容詞。目前主動回應的只是被制裁對象,沒有升級到由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外事委員會出聲,或如中國外長王毅上周所言,中方無意與美方打外交戰。至於中國昨日宣佈制裁多名美國國會議員和人權組織負責人,報復能否做到對等則是另一回事。

中共喉舌的批判,着眼於鼓動民間反美愛國情緒,並非理直氣壯地提出反制建議。所謂「對於美方的陰謀伎倆、小丑動作,700多萬香港市民不答應,14億中國人民不答應」,不說是夜行人吹口哨,也是自欺欺人。美國的制裁是霸道,是單方面的,何來中國政府或中國人民答應之說?況且,以林鄭月娥在民調中民望只有28.9分、近半受訪者給予0分、民望淨值為負53個百分點計,有幾多港人不答應制裁林鄭,不無疑問。

尤為可圈可點的是,前特首梁振英對制裁名單「就得咁多」的評論,以及張建宗、楊潤雄、聶德權的反應,都讓人覺得他們對於未上榜引以為憾,似乎被美國制裁才是對他們效忠中共的肯定,似乎被美國制裁才能得到中共的獎賞。

先不說美國的制裁會否擴大名單、執行針對金融機構的二級制裁,英國、歐盟、加拿大會否跟進,採取類似的制裁措施,也不說制裁牽累甚廣,陷香港工商界、金融界於雷區,單從維護中美關係、港美關係是特區政府執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的職責所在而言,被制裁和爭着被制裁的官員,不只政治不正確,而且是對習近平的陽奉陰違。

林鄭搞壞中美關係

早在2017年4月6日,習近平在與特朗普舉行第一次元首會談時就明確表示:「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當月11日,林鄭月娥就在北京中南海接受第五任行政長官的任命狀,但她沒有成為搞好中美關係的助力,反而成為把中美關係搞壞的庸官之一。

美國的政治、經濟地位,決定了中美、港美關係的重要性。中美關係近年急劇惡化,顯然是搞好關係的一千條理由沒有被重視,反而有人製造了不只一條搞壞中美關係的理由。有人歸咎於特朗普挑起貿易戰,但中美最終能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已說明貿易戰是錯綜複雜的中美關係的果,不足以構成把中美關係搞壞的因。

林鄭月娥取笑美國的制裁資料粗疏,採用的是她1996年訪美申請簽證的個人資料。但由小圈子選為特首及就任後,她從不訪美是政績,還是失職?據彭博通訊社報道,特朗普一度把中國副總理韓正和林鄭月娥剔出制裁名單。最終林鄭榜上有名,與她悍然宣佈立法會選舉延期一年、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真空期作出安排有關。

特朗普原本有意手下留情,以免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但林鄭月娥所作所為成功爭取被制裁,還有一班薪高糧準的前任、現任官員在努力爭取中,如此罔顧中美關係大局、罔顧香港工商界金融界利益,實在居心叵測。

柳濁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