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銀合規部 研制裁衝擊 美懲港官 料業界遵守指令

港銀合規部 研制裁衝擊 
美懲港官 料業界遵守指令

【本報訊】美國日前公佈制裁11名中港官員,財政部60日內會提交與相關人士有重大往來的海外金融機構清單,中美金融戰如箭在弦。銀行界身處中美角力浪尖,人人自危,內部風險合規部正埋首研究潛在「地雷位」以免觸礁。

記者:劉美儀

經濟師及投資界認為,外界暫時不會覺得首輪清單影響「太埋身」,短期內市場價格亦未必有太大波動;但到第二輪金融機構清單出台,或美國制裁「劇本」升溫再出招,屆時可能對宏觀經濟、資金流向以至滙率都構成威脅,相信多數銀行最終亦會跟隨美國執行制裁令。

範圍恐涉按揭及信用卡

兩位不願具名的銀行界主管對本報表示,仍有很多風險尺度及具體操作不清晰,正透過內部合規部研究以防中招;例如財政部所指與制裁對象有「重大交易往來」的金融機構亦將受制裁,「重大」如何定義;銀行斬纜範圍是否全方位、細微至按揭或個人消費信貸如信用卡;銀行若隨美國制裁行動會否牴觸港版國安法;有關官員直系親屬的銀行戶口是否亦要斬纜;制裁對象若擔任公營機構或法定退休金等董事,而相關機構及基金所涉銀行戶口,是否亦在制裁之列等。

從事投行兼私募基金的思博資本亞太區行政總裁及高級合夥人張宗永認為,制裁清單對銀行界及金融市場影響,「要睇特朗普唧牙膏」進度及總統選情,「可能300頁(制裁)劇本只係揭咗兩頁出嚟」。他說理論上銀行「唔會為呢十幾個客犠牲成個生意」,應該不會違背美國制裁令而繼續保持往來,而有關官員「亦非股壇大鱷唔使大量出貨」,估計短期內對股滙市況不會有好大反應。

至於本地中資行會否拒跟美國指令,他指在商言商,中資行亦要考慮影響作相應行動,但「如果國家出面而又係大股東」,加上港版國安法已實施,「若北京想升溫玩大,逼銀行有你冇我(國安法與美國制裁之間抉擇),咁銀行就會好慘」。不過現階段他不覺得中央會選擇在這層面上升溫,逼銀行以業務作賭注。

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坦言,感覺「市場一般唔係咁理解呢輪制裁係點操作」,普遍會認為對宏觀經濟及金融體系衝擊極少,市場價格甚至沒有折算(price in)負面因素波動,他認如此反應可能「係一個誤判」。

或影響本地美元交易

根據進程,財政部未來60日內,複檢後便會公佈仍與制裁對象有往來的金融機構清單,即進入第二輪制裁行動;他指屆時「對本港宏觀影響、資金流向甚至聯滙,真係會構成潛在威脅或風險」,相信「去到嗰個位,市場先會積極理解呢啲制裁有乜意義」。如果有大行也列在制裁名單內而受懲罰,對本地美元交易的流通性不排除會有影響。

由於罰則落手輕重及推進,取決於美國,十項刑罰包括禁止銀行參與美元交易或美債清算等「極刑」,故理論上銀行一定遵守制裁;但在港版國安法及中美角力下,銀行能否完全配合跟足,「答案係我唔知」,正因如此不確定性風險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