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定性「反政府動亂」 檢控恐更辣

反送中定性「反政府動亂」 檢控恐更辣

【本報訊】林鄭月娥政府星期六出稿回應美國對中港官員的制裁時,將反送中運動的定性由以往「社會動盪」、「社會事件」,改為「反政府動亂」(anti-government riots)。有熟悉中國事務的時事評論員認為,政府今次政治定性,猶如中共1989年將學生自發的民主運動定性為動亂般,預料是為日後進一步的打壓行動製造輿論基礎,預示政府會朝動亂方向檢控反送中運動而被捕人士。

政府周六回應美國制裁行動的新聞稿中,批評美國國會及白宮「利用去年六月以來在香港出現的反政府動亂,以人權、民主和自治為藉口,接連針對香港通過法案及宣布行政指令」,以往林鄭政府曾以「反修例而引起的社會動盪」、「社會事件」、「逃犯條例修訂所引起的示威和衝突」等形容,是港府首次以「反政府動亂」形容反送中運動。

港府將反送中運動定性為「反政府動亂」,料為日後的打壓製造輿論基礎。資料圖片

劉銳紹:扭曲歷史方便打壓

曾經親身經歷和採訪六四事件、熟悉中國事務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動亂」和「暴亂」不同,動亂被官方視為帶有政治目的、甚至外國勢力介入,推翻當前執政者,而非一般發洩性質或非政治性抗爭。他認為港府用中共慣用手法,試圖扭曲歷史為日後作政治打壓製造輿論基礎,「可以預視未來政府對去年反送中以來嘅被捕人士,嗰種嘅判處同審訊傾向,都會朝動亂呢個方向檢控。」

劉銳紹又指,林鄭政府上述政治定性,加上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早前突然辭職時坦承與其上司、律政司長鄭若驊對刑事檢控科如何運作持不同意見,更強調參與檢控從來不是「求取定罪」,「可以見到香港嘅法律正不斷被政治影響,即使法官有公正審訊,但政府作出檢控時,其實已經係側埋一邊」,反映當局正以更惡劣的手法處理當前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