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主義席捲世界(自由撰稿人) - 貝加爾

加速主義席捲世界
(自由撰稿人) - 貝加爾

加速主義作為一個思想流派源遠流長,自馬克思於1848年〈論自由貿易問題〉演說時,指出自由貿易打破地域國界,加速無產階級及資產階級到極點,引爆社會革命;因此自稱支持自由貿易之馬克思,實為史上第一代「攬炒巴」、加速師。直至戰後60年代法國學運風起雲湧,左翼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伽塔利(Felix Guattari)於1972年《反俄狄浦斯》重提被壓迫者的生活在資本主義下受科技加速改變的課題。

德勒茲、伽塔利帶起的思潮在法國無以為繼,卻為一群英國學者於90年代重新發掘,當中以大右派蘭德(Nick Land)為首,以華威大學為大本營,稱科技及資本主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社會面貌及人類生活方式,卻一直為政治所抑制未有完全鬆綁。而此種科技及資本主義將文明加速推向滅亡,一個嶄新文明將會破繭而出,蘭德更被奉為「加速主義之父」,成為各地未來論者膜拜對象。

不過此一流派當時引起不了主流知識界興趣而無疾而終,蘭德亦移居中國並為中共以馬克思主義及資本主義,以強大國家機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之模式吸引,為中共模式說項。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導致之經濟災難,各地佔領華爾街運動此起彼落,百多年前馬克思預言似乎成真,加拿大學者史力克(Nick Srnicek)更發表《加速:加速主義政治宣言》之左翼理論,將加速主義論述從右派手中奪回。

史力克等人主張利用日新月異之科技實現「另一個現代性」,例如以自動化取代勞動、減低工時、實現全民基本收入等主張,明顯與馬克思的加速矛盾論不同。自此加速主義為不同派別對資本主義、科技、西方文明,既矛盾又共生之三角關係之未來提供想象,從左翼反資革命論到極右白人至上主義都挪用其理論,香港抗爭者以加速主義作為對中共鬥爭的理論基礎,亦與近年內地少數自由派的「支爆論」一脈相承。

加快催生社會變革

將香港的街頭、議會,各個戰線皆成為與中共的戰場,加速中共與全世界為敵的速度,引發其解體滅亡,為加速主義的內核,而在武漢肺炎引發全球二戰以來短短半年最多人死亡的災難,中美關係於如此短時間內急速惡化,新冷戰局面突然成形,亦顯示全球擁抱加速主義之趨勢。而各國壓縮疫苗研發時間,務求在疫苗速度上佔先,加上5G等中美科技戰,亦為加速主義理論核心之最佳體現。

美國財政部近日宣佈制裁林鄭月娥等11人,為香港加速論者之重大勝利。在此中美甚至全球加速主義戰車之上,未來往何處去,香港抗爭者可以助燃但未必有能力主導。王毅、楊潔篪等人口風轉軟,一旦美國大選侵落登上,北京政策改轅易轍,又或者全球大疫稍息,各國經濟逐步重回正軌,各地人民重回疫前的同溫層,此種種因素會否緩減此加速主義戰車的速度,未可知也。

然而在中美科技爭霸背景尚在、各國經歷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財富繼續向極少數人集中,社會底層人民生活越加艱難,科技急速發展、工業自動化令更多人失業,死抱新自由主義教條之政府仍然拒絕承擔照顧國民之責任,馬克思的加速主義理論之社會革命條件依然存在。西方既有其內爆之火苗,中共戰狼習近平公然挑戰國際秩序,在對疆對港之侵害及南海等地之擴張主義,亦為其加速解體助燃。

全球已進入攬炒新時代,港人在此加速主義列車上,謹記坐穩!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