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一把年紀,也曾發生過與人絕交的事,所幸者還沒有被人絕交過。
交朋友基於人格﹑性情﹑興趣,當然還有機緣。你交什麼樣的朋友,你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交友切忌太濫。
交朋友最重要的基礎是人格,是良知,人格卑劣的人不可交,沒有良知的人遲早是個禍害,這兩種人都要離他遠一點。
交朋友最重要的原則是與人為善,性情可以不同,興趣可以相異,但不要對人懷有惡意。不要嫉妒人,不要暗中使壞損人利己。
交一個朋友十年幾十年,突一天發覺這個人很不行,要不要和他絕交,是很糾結的一件事。和朋友絕交不是愉快的過程,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輕易做。
交朋友通常是順其自然,和朋友絕交卻是勉為其難,到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才做非如此不可之事。交友愉快,絕交心情惡劣,你會痛恨自己缺乏知人之明,多年誤托知己,浪費生命。
可惜真正認識一個人是很難的。平常你覺得他為人不錯,要等到關鍵時刻,他的真面目才暴露出來。有的人你不斷發覺他有問題,又會不斷原諒他,如此一路容忍,直到有一天你積累的怨憤過了臨界點,那時只好揮慧劍斬情絲。
有人和你絕交,不能怪對方,要檢討自己。自己一定做過什麼不仗義的事,那些事又超出對方可以容忍的極限。被人絕交後能檢討自己,那你還有救,至少痛改前非,可免被更多人絕交。一味怪別人,不肯自省,最終只會眾叛親離。
《世說新語》有管寧與華歆割席的故事,古人交朋友如此決絕。本來絕交就絕交,何必割掉好好一張蓆子?割席的意思就是,我對你厭惡,已經到了恥與你同坐一張草蓆的地步。今日看來,華歆的表現都不算大事,都可以「包容」,但古人珍視人格如生命,生活事小,人格事大,足見今人對朋友的要求已經低很多。
人與人相交如此,國與國相交也如此,別人和你脫鈎,先要問自己有沒有做過缺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