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中港官員已成事實,看到他們能堂堂正正做大灣區人,生生世世留在大灣區做炎黃子孫,我深感無比欣慰,愛國是正確的。今日共享成為大灣區人榮耀,他朝歷史正名,必留芳百世。
台灣和香港也有零星火花。台灣禁陸生到台讀書,有說是台灣官方出手,也有說內地不欲見到「國立」兩字拒批出境;有好事港生為陸生抱不平,指台灣炒作議題,在台港惹起罵戰,炒作到上了台媒。台灣PTT對香港的態度也大不如前,由撐港口風改成關注香港不干預和參與太多。同一時間台灣老字號公司大同的經營權,原來也見港資財技操作手影。幾件事加起來,好像有點台灣對港態度也有微妙變化。
媒體戰是大學問,到底是五毛網軍離間台港關係,放大議題幫中共說項還是別的,現難判斷。旅美歷史學家劉仲敬道出台港內在矛盾。這是他大約看法:冷戰時期必在中間線分開兩大陣營,如柏林圍牆。新冷戰下也一定有類近地域格局,分開兩邊陣營,其中一處就是台海了。台海隔阻中美陣營,台港作為新冷戰角力場橋頭堡,在一定角力程度下只能若即若離。
說回大同這個台灣高度關注例子。大同現時出現經營權爭執。台灣也有金融保護主義,政治上怕被中資經濟統戰,以前中國科網公司曾以港資子公司進軍台灣,但困難,于品海也被看成中資,不批准他的地產交易。大同靈魂人物任國龍被揭成右手換左手,找商人李明治旗下系統做金主,故一些老股民不陌生的名字如新工、天安、聯合等已在政壇和台媒上勾劃出來。由於被當成中資,台灣經濟部、金管等非常關注。
我意會到劉仲敬講的台港文化、歷史路徑的內在矛盾,但我言傳不了,想來大同此例子是很好的說明。在台灣眼中,港資就是中資,尤其美台交流更密,衞生部長也接見蔡英文,美台越緊密也意味我們和台灣在經濟利益上越走越遠。
大概你會把李明治看成下一個于品海,那是有點不同。李明治在馬來西亞出身,澳洲成長,香港發迹。說李明治是純正香港人?他卻非土生土長,公司在港,在港工作而已。本以為香港人這個「空殼」身份易點找商機,點知撞到鐵板,倒不如一開始包裝自己是馬拉人、澳洲人,在台灣營商還好像方便一點。
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