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有度」,「共渡時艱」 - 古德明

「張弛有度」,「共渡時艱」 - 古德明

七月二十五日,新香港長官鄭月娥發表文字,談抗疫政策:「四月中至六月底,按着張弛有度的策略,政府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我呼籲商鋪業主和企業僱主,與大家一起共渡時艱。」鄭月娥原來連其政府最常用的兩句口號都不懂得寫,和她主人「通商寬衣」一樣,現眼真現到家了。

《禮記.雜記下》載:端木賜觀罷蜡祭(年終祭萬物之禮),老師孔子問:「賜也,樂乎?」他說:「一國之人皆若狂(狂歡),賜未知其樂也。」孔子說國人辛苦多時,鬆弛一日,也是好的:「張而不弛,文(周文王)、武(周武王)不能也;弛而不張,文、武不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道」是指「法則」;文王、武王未聞有張弛之「度」。

又《太平廣記》卷一引《神仙傳》說,老子的名字,改過幾次:「所以爾(如此)者,人生各有厄會,到其時,若易名字,以隨元氣之變,則可以延年度厄。」「度」是指「經過」;除了度困厄艱難,也可以「秋月春風等閑度」。「渡」則是「過水」,例如漢丞相諸葛亮「五月渡瀘(瀘水),深入不毛」。杯渡禪師渡的也是水,不是「時艱」。

「我呼籲商鋪業主和企業僱主,與大家一起共渡時艱」一語,把業主、僱主劃於「大家」之外,不知是什麼道理。當然,鄭月娥是外國人的母親,中文不可能寫得好一點:「我深盼各方共度時艱,尤其是僱主與商鋪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