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手機收到A傳來一個YouTube連結,附語「看到我流淚」。打開一看,片面為「哆啦A夢最感動的同人大結局」。想不到,翌日在叮噹迷沈旭暉的「堅離地城」面書上,也看到他post了這段片,還加上按語「嚴正聲明:心目中嘅叮噹結局只有呢一個,絕對無睇過其他」。
網上流傳的叮噹結局有好幾個,這個「最感動」的版本反而從未看過。見得最多的,說大雄原來是自閉症小孩,一切有關叮噹、靜宜、技安、阿福等都是幻想出來;也有說大雄少時騎單車遇上交通意外,成為植物人,種種與叮噹的冒險經歷不過夢境而已。令人費解的,是為何有叮噹「粉絲」寫出如此殘忍的續篇,把眾人的美好童年回憶無情戮破。
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每天放學回到家中,剛趕及看上一集十來分鐘的《叮噹》,看完才把功課攤出逐一完成。《叮噹》當然不會每一集都好看。十歲左右的心智,看得不愜意的,便像跟叮噹吵了一架似的,隔天便忘了,又開開心心期待另一集,真的不知人間何世。懷念的,不僅是動畫妙想天開的劇情、保全叔的配音,還有那個無憂無慮的心境。
這隻陪伴成長的貓型未來機械人,不知哪一天開始疏離了,然後漸漸在生命裏消失。中年回首,記起叮噹為自己帶來的許多美好時光,才曉得珍惜赤子之心。小孩漸長,也把叮噹引進他們的生命裏面。前幾年令不少觀眾爆喊的電影《Stand By Me:多啦A夢3D》,主要的觀眾對象,也許就是我這一代看着叮噹長大的中年父母,帶着孩子到影院重溫自己的童年滋味。電影還特別關心大雄與靜宜長大後的感情發展,便明顯不只為幾歲小孩拍製。《Stand By Me》也是我心目中比較官方的一個叮噹完結篇,當中沒有甚麼打恐龍、決戰大魔王的討厭場面,而是還原基本步,把幾個原著漫畫的經典情節串連起來,卻不為故事劃下一道毀滅性的終線。中年觀眾在戲院內回味了漸已遺忘的兒時片段,讓叮噹與大雄在他們的世界繼續好好生活,感覺就像從夾萬中拿出珍藏多年的物事好好把玩一番,然後珍而重之地放回鎖好。
迪士尼2015年拍攝的真人版《灰姑娘》大收後,食髓知味,翻拍陸續有來,所有經典動畫都輪番以真人重拍。這固然是缺乏創意的表現,但其票房能節節攀升,亦因為這些電影讓中年一輩重拾回憶之餘,也是給子女走進自己兒時世界的通道。但《叮噹》與其他動畫不同之處,是那份濃厚的人情味。大雄與叮噹的感情,就像A傳來的那個「最感動」大結局裏面的對白所言,是從「曾經在一起做過的事、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一起冒過的險、一起吵過的架」建立起來,經年醞釀,有如醇酒;懶惰懦弱的大雄,也不是哈利波特那種又堅毅又聰明的天生主角,卻反而更容易讓大部分小孩看到自己隱藏的一面。「最感動」的大結局,不似其他的結局般,把悲劇故事鎖定於大雄身上,而說叮噹一天忽然停息,不再有任何反應,原來已耗盡電池。氣急慌亂的大雄經過一番張羅,知道只有兩條路可行:一是把叮噹送到未來修理,代價卻是刪掉它所有記憶;另一是等待研發出能保存叮噹記憶的新科技。大雄不但選擇了後者,還循着叮噹的告誡,變得勤奮努力,矢志研發令叮噹復活的科技。三十五年後,烏鬚滿腮的大雄已是世界知名的人工機械博士。結局篇的高潮,大雄為叮噹裝上新電池,按掣重新啟動。最動人處,不是叮噹忽然醒來,劈口問的一句「大雄,你的功課做完了嗎?」,而是中年的大雄與靜宜忽然變成兒時模樣,涕淚滿面與叮噹相擁。轉回童年樣子的那一刻,巧妙地把畫面上見不到的大雄回憶都帶了回來。同一瞬間,無需隨意門與時光機,也反照出自己的少時心境。
短短幾分鐘的動畫,道出了很動人的一課:回憶不能只得自己擁有。今天看這故事特別傷感,原因是企圖抹掉回憶的手影處處,嘗試改變下一代對往事認識的低劣編制,也愈來愈明目張膽。美好的黃金時代,便只能無奈看着它消散得無影無蹤。那才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結局。
回想過去,才發覺原來我們都是大雄與靜宜。謝謝藤子· F·不二雄。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