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錢鍾書拋書包 - 馮睎乾

看錢鍾書拋書包 - 馮睎乾

最近,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發現了錢鍾書先生幾本英文藏書,如英國政治家比盧(Augustine Birrell)的《定案集》(Res Judicatae, Papers and Essays),書頁上更有錢先生以中英法德文所寫的批註,非常罕見。大陸的比較文學專家金雯教授和對「錢學」素有研究的學者張治,都撰文解說錢先生的批註,各有可議的地方。

先談書名,Res Judicatae是法律名詞,表示案件已有最終裁決,不必爭議。比盧用作書名,是幽默地隱喻書中評論已成「定案」。但金雯譯作《定見:隨筆集》,張治譯作《品藻集》,都毫無必要地毀掉那個隱喻。

盧比談論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一章,說理查森沒欠債纍纍、嗜酒如命,反而勤儉刻苦經營印刷廠,賺得第一桶金才寫小說,生活優裕,喜歡在女人堆中做穿花蝴蝶,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當時小說家的想像,跟同代「男子氣概十足」的菲爾丁形成強烈對比。在這一頁,錢先生寫了以下批註:

All thus as criticism is, as Ste-Beuve was fond of saying, à côté. But the man who reads Birrell for critical integrity, deserves the fate allotted by the “great lexicographer” to the man reading the “little printer” for story —perhaps even il ne vaut pas la corde qui le pend !

這段俏皮話拋了很多書包,金雯和張治都沒解通。張治把法語à côté譯成「在邊上」,金雯理解為「誤讀」,莫名其妙。其實錢先生想說:比盧賣弄小聰明,大談理查森的「另類小說家形象」,是「離題話」(à côté有「偏離」意思)。至於所謂great lexicographer,是指獨力編英語字典的約翰生博士,little printer即理查森,兩個代號都是比盧提過的。

要了解錢鍾書整段話,你必須先明白兩點(金、張俱沒解說):一、約翰生博士有妙語:「如果你為了故事情節而看理查森,一定不耐煩得要上吊。」二、 “il ne vaut pas la corde qui le pend”字面解「吊死他也嫌浪費繩子」,即罵人「可鄙」、「一文不值」。綜合起來,錢的意思是:如果你為了專業評論而讀比盧,那就像為了故事而讀理查森的人一樣,活該上吊,或可說吊死了也嫌糟蹋繩子。

這樣博學的毒舌,或毒舌的博學,世間罕見。寫以上那段英文時,錢只是廿六歲。然而百年之後,幾個大陸學者聯手也未能弄清句意,相信民國是不至於此的——只可惜那時代已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