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運動繁多,圓網球正是其中一項,這項觸球方式與排球概念大同小異的運動,要在香港殺出血路,可能要運用一些市場技術。從事網絡營銷的關俊彥運用知識,找出目標受眾和最適合自己的圓網球球會推廣方法。
記者:蘇兆麟
攝影:麥卓溢
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總較高,推廣新興運動時望向校園可說是基本,然而如果太年幼又未必能夠應付花巧的圓網球,香港圓網球球會自2019年創立,起初創辦人關俊彥目標主要是5至9歲的小學生,實行時卻發現小朋友雖樂意接觸和嘗試,但只流於玩樂的層次:「小朋友雖然能拍打圓網球,也樂在其中,但很難完成一局比賽,可能是手腳協調未成熟的關係,之後發現可能是較成熟的青年人或社會人士反而更適合。」姑勿論手腳協調,看到他們在沙灘示範時不斷扣殺,又要左飛右撲,愛惜初生之犢的香港家長,可能會覺得圓網球太危險而喝停。
「窮則變,變則通」,關俊彥另覓市場,圓網球不論草地、沙灘或室內硬地均可設置,正式比賽以2對2作賽,他工作朝九晚六,假日便會與友人到添馬公園或中山紀念公園草地玩圓網球,兼藉此機會向好奇的圍觀人士推廣,更將活動影片上載到社交網站吸引大眾,成效令他感到意外:「圓網球起源於美國,在外國比較受歡迎,有時也會有外國人看到我們的活動而加入其中。而且比賽只需四人便可,對於情侶朋輩而言,也算一個不錯的聯誼運動。」
關俊彥的工作離不開社交網站,驅使他在港創立球會亦源於網上片段:「在網上看到這運動很易設置,四人可以開局,看到美國頗為盛行所以便引入香港。」正式比賽才會限制四人作賽,如果只為娛樂聯誼,1對1或3對3也可。圓網球標準設備只得直徑36吋的圓網球架,以及一個比普通網球略大的專用球。圓網球的用球可分為練習球和比賽球,比賽球表面上會有凹凸紋路,增加球的迴旋令比賽更多變刺激,反之練習球則表面平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圓網球有兩種英文稱呼,一是最原始的名字「Round Net」;二是圓網球主要品牌「Spikeball」的名字,因常見的器材均來自同一品牌,令到後者漸漸取代原來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