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有三個備受關注的政治會議,分別是人大政協「兩會」、北戴河會議、中共中央全會/黨代表大會,不僅是中共用來顯示黨內團結、展示政績,也是外界觀察中共高層互動、路線政策轉變的機會。
每年7月底至8月中的盛夏,中共黨政軍、人大政協等五大系統的領導層成員,退休的黨國元老等,還有部份重要專家等,都會雲集河北秦皇島市的北戴河海邊休養區,部份更偕同家人結伴而來,在此邊度假邊辦公,期間不定期舉行各種非正式會議 (碰頭會),除了重大政策,還會討論高層人事安排。歷史上,中共不少重大決策都在北戴河會議上拍板,包括炮打金門、大躍進等。
以時間計,領導人應已抵達北戴河,部份政治局委員往年會主動探訪慰問應邀去度假的專家。可是,上月31日,習近平、李克強等巨頭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北斗三號」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之前一天的7月30日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及「集體學習」。到昨日為止,黨媒上仍未見領導人在北戴河活動的報道,難怪惹來各方揣測,有台灣傳媒報道指北戴河會議已逐漸進入登場狀態,也有外媒質疑今年不會有北戴河會議。
按理,今年是最應召開北戴河會議的。大半個中國被洪水泡浸,除了抗洪,還亟需中央出手賑災;經濟上,疫後的生產雖已恢復,但外需疲弱,習愛將劉鶴提出的「內循環」去推動經濟,被指形同閉關鎖國,成效更是疑問;港版國安法導致多國中止與香港引渡協議,英美等國還禁止出售敏感科技和軍用品給香港;還有中印關係、中國與東盟諸國就南中國海主權的爭議、國內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等。這些都需最高領導層集思廣益,好好討論應對之策。
不過,更大挑戰還是中美關係。本來已因貿易戰而元氣大傷的中美關係,又因香港反送中運動及港版國安法而雪上加霜:中興華為的制裁還未落幕,又到Tik Tok、微信遭打壓;中國駐侯斯頓總領事館被勒令關閉、有共軍背景的學者在美國被捕、中國駐美記者不獲續發簽證;美國衞生部長將出訪台灣,成為40多年來踏足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且很可能只是台美高層交流的開始。蓬佩奧在公開演講宣佈,50年來的接觸中國政策全面失敗及被揚棄,取而代之的是與盟國全力抗共。總之,中美脫鈎速度加快,兩國關係正墮落更深的深淵,中國和平發展的有利國際環境將一去不返,北京該如何應對?如果這樣的重大問題也不在北戴河會議討論,它還有甚麼存在意義?
習李不和浮上枱面
可以說,中美關係陷入死局,除了中國崛起等外部因素,習近平的戰狼外交政策也是主要原因,令西方驚覺中國正在顛覆國際秩序。只要中共高層認真討論一下中美關係,習近平的責任是無法逃避的。但習會讓大家開這樣的會嗎?
而且,習李關係之緊張也是他們上台八年來之最。中共領導人間的分歧或反目,歷年皆有,毛澤東跟劉少奇、林彪等接班人固然如此,趙紫陽與李鵬、江澤民與喬石及李瑞環、江澤民與胡錦濤的不和,也是公開的秘密,甚至在公開會議上也「面左左」。至於習近平與李克強的關係,原本習已大權在握,總理的決策大權不僅被他挖走,愛將劉鶴等心腹安插在國務院,架空李克強,令李成為中共建政後最弱勢的總理。在此情況下,李還被要求完成今年扶貧攻堅目標,終於忍無可忍,在兩會記者會大爆全國有六億人月收入只得1,000元,間接否定今年的小康目標,形同摑了習一巴。到李克強以地攤小販去解決疫後就業及推動經濟時,被習控制的喉舌大肆鞭撻,也算是反抽李一巴。
習李「拳來腳往」還不止於此,央視直播「北斗三號」系統的儀式,主持人劉鶴宣讀領導名單時,一如以往為習近平留下「拍手位」,讓他起立、轉身,接受眾人拍手致意,但介紹下一位的李克強時,卻在李起身、官員掌聲剛響起時,就迅速讀出下一位副總理韓正的名字,令掌聲戛然而止,李只好尷尬地坐下,之後一臉凝重。堂堂總理竟遭此羞辱?由此可見,習李兩人已成水火。兩大巨頭關係如此,即使有北戴河會議,大家還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嗎?這樣的北戴河會議,開不開意義已然不大!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