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內需內循環 - 左丁山

谷內需內循環 - 左丁山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於七月三十日召開,由習近平主持,正式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經濟雙循環」發展策略,決定19屆五中全會在10月召開,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

內循環之說,在五六月間發放,劉鶴在6月到上海發表演講提及,現在知道是中共中央提早放風,收風,認為時機已至,便由習近平拍板。

中國自1980年以來,經濟高速發展,世界矚目。到了2019年,一舉躍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GDP高達99萬億元人民幣(約14萬億美元),達到毛澤東於大躍進時期提出的「超英趕美」目標,不過整個過程是國家資本主義、出口主導模式,與毛澤東的人民公社共產主義計劃經濟模式,相距萬里。毛澤東在陰間知道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達致他的目標,不知是憤怒還是欣賞,依老毛的脾氣,是寧願餓死中國人民也不願見到資本主義復辟,中國大陸出現資本家(如馬雲)可以擁家財數千億元的。

出口主導模式到了2019年已經開始碰上困難,因為GDP高達14萬億美元的時候,再要靠美國、歐盟、東盟的市場吸納中國出口,已經不切實際,何況中國有14億人口,外國商人拼命想打開這龐大市場,中國靠出口賺得多,總不能把國內市場向外封關,導致世界埋怨。中國幾十年來的策略是為了避免外國貨充斥,首先採用保護主義,養大國內品牌(如淘寶,騰訊,汽車業,啤酒業,手機業)這些企業壯大後,在中國市場與外國品牌有力一戰;但具備資訊威脅的企業,如Google,Facebook仍然力拒,讓微信,微博,抖音橫行。現在一來要安撫外國不滿,二來面臨美國逼關,索性大力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向由出口導向改為內需刺激,像美國一樣,以國人消費為經濟增長主流。以2019年中國GDP分類,消費佔38.79%,政府開支佔16.64%,投資佔43.18%,出口減進口(淨出口)佔1.49%,投資高達43%,世界先進國家之中最高,即是不斷需要政府基建和私人樓房地產投資,實在難以持久。促使人民增加消費不容易,與2018相比,2019年的消費對GDP貢獻,已顯著滑落,由76.1%降至61%,今年碰上肺炎疫情、長江汛情,消費更差。習近平為着美國不友善而轉向發展內需,方向正確,但在失業人口增加,貧富極懸殊的情況下,催谷內需,實在是說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