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PMI四連升斷纜 企業擬裁員 寧棄政府補貼

港PMI四連升斷纜 
企業擬裁員 寧棄政府補貼

【本報訊】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7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6月份的49.6回落至44.5,四連升斷纜,反映私營企業景氣大幅轉差,復蘇節奏受挫,繼續看淡未來12個月業務。代表商界的立法會議員鍾國斌,不少同行本已領取政府保就業基金,承諾不會裁員,惟近日見疫情影響深不見底,有意將款項退回以進行裁員。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功能界別議員鍾國斌指出,本港出口主要往歐美及日本,近日歐美疫情再爆發,影響本港PMI再度回落。他坦言自己亦有裁員壓力,不少同行本已領取政府保就業基金,承諾不會裁員,近日卻有意將款項退回進行裁員。他慨嘆疫情如無了期般很難捱,亦有同行打算結業。根據機制,僱主在補貼期間任何一個月有支薪的僱員總數,少於今年3月的僱員總數,僱主須向政府退還部份補貼當作罰款。

學者料年內續跌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李兆波則指,疫情令對外經濟再次停頓,料本港8月至年尾的數據會再度下跌。「本來經濟應該好啲,但確診依然雙位數,如疫情控制不到,PMI會繼續維持低水平。」他預計PMI將再跌2至3%,零售、旅遊等行業短期內難以復蘇,相反與醫療、網上相關行業則因疫情而恢復較快。

本港採購經理指數若低於50,代表製造業陷入衰退,本港PMI由2月的最低點33.1,連升數月至6月的49.6,原接近擴張與萎縮的分界線,惟7月份指數調頭向下。看淡未來12個月業務量的企業比率明顯較6月份增加,企業最關注疫情反彈及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企業由於擔心可能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商業情緒依然非常悲觀。雖然就業水平大致維持,但令人關注的是,若營商環境進一步嚴重惡化,會否觸發新一輪裁員潮。

資料顯示,7月份業務活動與新定單量的跌幅擴大,企業因而大幅縮減採購活動,相關跌幅與年初封關高峯期相若。多位業界人士提及,由於顧客消費意欲低迷,零售業承受的衝擊最為嚴重,而新接出口定單量的跌速亦見加快,積壓工作量加速下跌。但同時7月份的採購成本亦大幅回落,薪資減幅加劇致出現通縮。

中國服務業PMI降至54.1

另外,財新公佈,7月份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4.1,低於上月的58.4;綜合PMI由上月的55.7降至54.5。不過,服務業PMI連續第三個月擴張,反映部份經濟活動擺脫疫情影響,逐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