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殺中國高科技發展,市場最多談論箝制中國晶片,即內地稱為芯片的出口,不少行內人已指中國要以年計去追上龍頭台積電的水平;其實耗上的不止是時間,更要燒上千億元計去研發。
台積電「贏者通吃」
目前內地晶片龍頭中芯的技術,只可量產12納米晶片,而台積電已在量產7納米晶片,5納米晶片亦將在今年量產。科大教授李貽昆指,要開發晶片的資金達百億美元計,為量產7納米晶片,台積電投放高達180億美元。目前台積電已霸佔了這個市場,連華為5G基站亦是採用台積電代工的7納米晶片。
台積電市佔率高達五成,令其可以不斷投放大量資金開發;在這個「贏者通吃」市場,後來者難以在市場有足夠競爭力。另一龍頭英特爾(Intel)最近亦放棄研發7納米晶片,而中芯的市佔率只有不足5%。
晶片市場不單是贏者通吃,更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台積電的高市佔率讓公司有足夠的大數據,可用上AI去改良生產質素、成本效率,令台積電競爭力更高。
此外,即使晶片大小相同,李教授指性能亦可以非常不同,特別是用在智能手機上的晶片,需要低功耗及高速;故中國要追上台積電,不只要燒錢追上更細的晶片,亦要不斷改良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