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嚴重病患或全身性發炎 兩成染疫者 肝受損易攞命

中大研究︰嚴重病患或全身性發炎 
兩成染疫者 肝受損易攞命

【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本地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感染人數屢創新高,連帶重症及死亡個案亦相應增加。中大研究分析本港第一二波疫情的首1,040名武漢肺炎患者,發現每五人即有一人出現肝臟受損情況,他們病情惡化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近八倍。研究團隊指出,第三波疫情新增個案中,年老患者比例較高,相信出現肝臟受損情況的人數會更多,建議醫院監測患者的肝功能,以及早發現患者病情惡化。

武漢肺炎患者的肺部會出現炎症,部份嚴重患者甚至有機會出現全身性發炎。當炎症反應蔓延至肝臟時,會直接令病人肝臟受損。加上病人患病期間可能出現血壓、血含氧量不穩定等情況,都會進一步影響肝功能,包括出現缺血性肝炎等問題。

醫管局︰不排除與藥物有關

中大醫學院收集今年1月23日至5月1日本港首1,040名確診患者住院期間的肝功能指數,分析患者肝臟受損與病情惡化之間的關係,發現所有患者中,只分別有4%人及0.3%人患有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但共有22.5%病人體內兩種肝酵素的水平上升,反映其肝臟受損。研究更發現,病人肝臟受損與病情惡化有關連,嚴重患者中近七成人有肝臟受損。團隊分析,對於肝臟受損病人,其病情惡化風險是其他病人的7.92倍,包括有更高機率須入住深切治療部、插喉協助呼吸,甚至死亡。有關研究成果已於醫學期刊《Gut》發表。

中大研究發現每五名武肺患者即有一人出現肝臟受損情況,令病情惡化風險增八倍。

團隊成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葉卓風表示,今次研究只針對本港首1,040名患者,當時不少患者屬於返港留學生的輸入個案,本身患肝臟長期病的比率較少。而今次第三波疫情中,涉及多個安老院群組,年老病人比例較高,相信病人出現肝臟受損的情況會比研究時更加嚴重。研究團隊建議,醫院可以透過監測武漢肺炎患者的肝臟受損情況,及早發現其病情惡化的風險。團隊亦建議醫護人員治理武漢肺炎患者時須謹慎用藥,如蛋白酶抑制劑可能與部份乙肝抗病毒藥物有衝突等。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昨日於疫情記者會上承認,部份武肺確診病人的肝臟有受損,但未知原因,不排除與藥物或武肺病毒有關。據他所知,確實有治理的藥物會損害病人肝臟,但現時仍欠有關病患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