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號稱要以「內循環」救國,偏偏今年天災不斷。水災淹沒無數農田,同時另一邊又旱災;蝗蟲更全方位由東北、西南部入侵,令糧食價格急升,摧毀經濟之餘,更可能釀成糧食危機。
內地暴雨加上洩洪,如電影般的震撼畫面接二連三;洪水由民房三樓湧出,甚至整棟大廈遭洪水沖倒。鏡頭以外,還有幅員遼闊的農田,不留痕迹地遭淹沒。暴雨已持續個多月,受災地區估計佔全國六分一土地,達全國農產量三成。中國東北糧倉則受冰雹、蝗災打擊,目前內地菜價以倍數飆升。
中國問題分析人士胡星斗教授稱,今次主要是農村受災,災民數目可能高達億人,「為保大壩、大城市,很多地方洩洪,主要受災是農村;而且很多湖泊近年面積大降,變成耕地,洪水一來就淹了」。
他批評政府沒有推動天災保險,「發達國家都是強制保險公司做沒有盈利的天災保險,被權貴控制的保險公司盈利豐厚,他們應有社會責任」。
復耕困難 「返鄉冇田可耕」
據官方公佈受災情影響地區,最少有27個市區,集中於華南九個省份包括安徽、江西及重慶等。
翻查2019年內地公佈糧食產量數據,這九個省份共貢獻中國整體三成農產品。而同樣佔中國農產三成產量的城市黑龍江、河南、山東,今年都出現各種天災,嚴重影響當地小麥、玉米、大豆生產。
雖然國家推動復耕,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偉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指,鼓勵復耕困難,「經過十多年城市化,大搞基建,好多農村都鋪滿水泥、石屎路,以及冇人住嘅大廈,所以好多人從城市返鄉都冇田可耕」。
胡星斗則指,中國有兩成多糧食靠進口,如果因外滙、中美交惡等因素,令內地無法進口糧食,配合天災,就有爆發糧食危機風險。
事實上,中美貿易談判無以為繼,美國總統特朗普亦指無意重啟談判;中國卻一改早前反口做法,履行承諾購買美國農產品,並於上周購買價值3.25億美元粟米,達194萬公噸,是2016年11月來最大宗,超越再早兩周的176萬公噸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