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克什米爾自治一周年 穆斯林聖地動土 莫迪為印度教神廟奠基

結束克什米爾自治一周年 穆斯林聖地動土 
莫迪為印度教神廟奠基

印度取消穆斯林聚居地印控克什米爾的特殊自治地位,到昨天剛好滿一年,總理莫迪再向穆斯林出手,前往北方邦古城阿約提亞(Ayodhya),在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俱視為聖地的地點,主持興建印度教神廟的奠基禮。對建廟期盼多年的印度教徒歡慶。這次行程亦象徵莫迪的民族主義政府取得重要的雙重勝利。

莫迪昨早先到工地附近的印度教廟宇出席祈禱儀式,之後轉到地盤現場,為牌匾揭幕及奠基。此外,城內各處廟宇都有慶祝活動,誦禱聲響徹全城。

建廟地點一直被印度教徒視為印度神羅摩出生之地,但16世紀蒙兀兒帝國入侵後,卻拆廟另建巴布里清真寺。由18世紀開始,兩教為此衝突不斷。到1992年有大批印度教徒強行拆毀清真寺,觸發暴動,釀成2,000人死亡,大部份是穆斯林。去年11月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批准印度教徒在該地再建神廟,穆斯林則獲批在另一個地點興建清真寺,期望多年爭鬥可結束。

支持者歡賀 穆斯林轟獨裁

有經歷過拆寺後動盪衝突的兩位穆斯林領袖人物,決定展示和解姿態出席昨日儀式,但有重大影響力的非政府組織「全印度穆斯林個人法委員會」強硬回應,指被拆的巴布里清真寺「從前與未來」都是唯一。「以不公平、壓迫、可恥和取悅大多數人的判決侵佔這片土地,並不會改變它的地位。沒必要心碎。情況不會永久不變的。」

加強控制克什米爾與重建羅摩神廟,是去年獲壓倒性支持連任的莫迪尋求建立國族認同的兩大承諾,進一步確立他在支持者心中決斷、有遠見和英雄級領袖的地位。莫迪的傳記作者Nilanjan Mukhopadhyay指出,建廟是莫迪一項巨大成就,「光憑這件功績就足以讓他永留青史」。但批評者指他手段獨裁,將13億人口的世俗印度改造成印度教國家。

智庫美國威爾遜中心研究員庫格爾曼指:「今次的一着會令莫迪極度受歡迎,但同時亦高度惹爭議、相當分化。肯定的是,莫迪是印度近世最顛覆性的領袖。」

巴基斯坦政府前日公佈新地圖將印控與巴控克什米爾合體歸入巴國版圖,總理伊姆蘭汗昨斥印度是「壓迫者與侵略者」,強調「永不接受印度對克什米爾人的不法行動與壓迫」。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