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本港第三波疫情涉多個街市,重災區之一的紅磡街市昨新增一人確診。專家形容街市為「疫症計時炸彈」,擔心會出現逾百宗確診的超級群組,呼籲市民戴面罩買餸。市民亦紛紛設法自保,除減少到街市外,會另備膠袋,專放街市交易的現金以防染疫。
紅磡街市昨新增一名62歲男子染疫,他7月25日開始發病。累計至少16人染疫。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第三波疫情已有11個街市出現感染群組,擔心濕街市會成為「計時炸彈」,恐現逾百宗確診的超級群組。他相信病毒經多個途徑傳播,包括部份人未妥當戴上口罩、檔販之間互相交流,以及現金找續等。
最近的染疫個案主要涉魚檔,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街市爆發未必與魚檔的感染風險有關,反而更有可能與社區爆發有關。他估計出現社區爆發後,有人將病毒帶入街市,因人流密集而感染魚檔員工,他們公餘時再接觸其他人,出現交叉感染。港大已於街市抽取環境樣本化驗,但梁子超認為現時在患者追蹤方面不夠到位,他建議先追蹤魚檔職員,可考慮隔離14日後沒有問題才復工,才較容易斬斷傳播鏈。繼而再擴大篩查範圍至整個街市,「做晒有機會接觸的人」。
不過,何栢良就指市民始終需要買餸,難以全面關閉街市。他建議長者避免到街市,並由年輕人代勞,每次可多買一日餸,並於人流較少的時候前往。他又建議街市找續得來的硬幣及現金,另外用密實袋存放,政府應豁免商販安裝八達通機等費用。市民進入街市除了戴口罩外,甚至可戴膠面罩,時刻做好雙手衞生。
魚販:生意即減半
自紅磡街市及土瓜灣街市疑爆發武漢肺炎後,市民紛紛設法自保。本報記者昨日分別到土瓜灣、九龍城和黃埔採訪,街市檔販和市民的防疫裝備明顯升級,戴上手套和面罩。黃埔街坊許太對於近日再有社區大規模爆發,顯得相當憂慮。許太說,已減少到街巿的次數,約四、五天才去一次街巿。居住樂富的林先生同樣對疫情感到憂慮,量體溫等防疫措施形同虛設,「我頭先入嚟都冇量體溫!」惟街市貨品比超市便宜,故仍選擇到街市購物。
除了減少涉足街市,市民亦想方設法防疫,居住黃埔的朱先生會將所有街市的找續放在膠袋內,而非錢包,回家後亦會馬上洗澡。居住九龍城區的楊先生同樣備有另一錢包專放街市使用的錢,以保持衞生。
商戶方面,有魚檔檔販表示,自疫情爆發開始,生意已減少三、四成,而前日專家指明魚檔有感染風險後,昨早生意即大跌一半。他不認為魚檔是感染源頭,但認為街市人流較多,的確會令風險增加。
食環署發言人昨指前日從紅磡及土瓜灣街巿抽取的環境樣本,所有樣本均對病毒呈陰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