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界開眼】海外裁縫隔空度身 中環高級西裝店疫下自救

【潮界開眼】海外裁縫隔空度身 中環高級西裝店疫下自救

早前寫中國長衫「垂衣裳天下治」所濃縮的天地智慧時,已在思考西裝是否也隱藏哲學在針線間?適逢林作在盲目炫耀四萬多的名牌西裝,還巴閉到說要出書教人穿戴之道,我便走到置地廣場的The Armoury找主事人石賢正(Mark Cho)取取經。在近年商場與百貨公司如倒模一樣的悶局,有強烈個性的小店始終是我趨之若鶩的。

這裏有的是佬味,而且是濃濃的殖民地香港奄尖佬味。The Armoury「軍器庫」名字取得好,人靠衣裝,這個紳士樂園就是替人裝備自己成為有品味男人。開店十年,在香港和紐約分別有兩店,卻內藏品牌歷史有百多二百年的高超工藝水準品牌,Barbour、Drake's、Carmina、Ambrosi Napoli、 Liverano & Liverano等,不少品牌更是皇室御用、堅持純手縫、高質感的傳統路線,毗連是一家威士忌店,像是一種享受閒適生活的宣言。

在一堆華麗的狗頭、鴨頭紳士雨傘中,Mark信手拈來一把疑似七仔彩傘,香港人必認得。「7-11彩傘已停產,我們找Fox Umbrellas復刻並換上木柄製成香港限定版。」Fox Umbrellas是英國百年老傘店,把二戰後常用於降落傘的尼龍布製傘,陶傑讚過它是「做傘的佼佼者」。找紳士傘店把七仔遮升格為Solid(即由一根木製成杆和手柄),是一種草根的優雅,長遮盛惠三千,短遮一早賣斷市了。

店中央以玻璃櫃展示各式小物,眼鏡、煲呔、古董眼鏡、古董錶等,一對以香港一毫硬幣改裝成的金色袖口鈕最引人注目,那是專門設計有香港歷史背景飾物的本地品牌Patinova的搞鬼作品。店內有不同物料的現成西裝,也Made To Measure;還有紳士們最講究的bespoke(度身訂做)服務,往往從歐洲或日本請裁縫來港駐場由紙樣開始量身製作,每分每吋一絲不苟。

今年4月,拍賣行Philips旗下私人洽購部門Perpetual便與The Armoury聯手,製造限量25件City Hunter 2限量西裝,售出金額將全數捐給世界衞生組織,當作新型冠狀病毒團結應對基金。如今全球多國封關,集團也要自救。

這鈕扣由Mark找一位日本70多歲老師傅臨退休前手畫公司商標,再人手造模手製而出,現在買少見少。

疫下多國封關,裁縫不能來港度身,Mark和團隊嘗試遙距量身做紙樣。

Mark認為西裝是一個人對世界的宣言,他很樂意替每個人尋找一套自我表述的語言。

Alan(右二)經常以「西裝KOL」姿態粉墨登場,不時以香港作背景,同時當海外宣傳大使。

Mark最愛發掘各地西裝細節的「執着」來理解文化差異,像Liverano & Liverano的格仔西裝的對花堅持就讓他嘆為觀止。

遙距監工 西裝製作期減半年

The Armoury主打的bespoke服務被迫停頓,兩位八十後主事人立即度橋,嘗試遙距量身做紙樣。另一天我來到他們畢打行的總壇,團隊找來米蘭的名裁縫二代Gianfrancesco Musella試行用zoom隔空傳授量身秘技,香港團隊逐針逐針的跟着編釘。Mark穿着西裝模版親自試身,讓師傅逐個位置微調,滿足最貼心與貼身的個人剪裁。The Armoury另一股東Alan See坦言,若網上度身成功,將免卻裁縫費時的旅程,一套度身西裝製作期能由九個月縮減至三個月。

The Armoury自稱是「Artisanal Clothiers」(精品手工服裝店),強調「工藝是我們的DNA」,這店的性格完全出自Mark 與Alan兩位「西裝控」。倫敦成長的Mark在懵懂的16歲,當同學在打機、踢波,他已迷上西裝,2010年與Alan成立The Armoury,以香港為基地,欣賞過往殖民地香港男士的中西融會品味。這兩位IG分別有逾四萬粉絲的「西裝KOL」,不時會拍片、影chok相示範穿西裝之道,每次公司有新貨,他們都先進貢入自己衣櫃。

意大利型佬時裝顧問Franco Mazzetti曾講過:「優雅是種態度並不在於你穿甚麼。」Mark十分認同,他更視西裝為了解各地的通識載體。「佛羅倫斯的西裝師傅,很重視西裝要對花,所以他們的格仔必會對得很準,從而令剪裁和縫紉都更格外講究。」店中看到佛羅倫斯的seven fold領呔用一塊布剪裁而成,從中也看到意大利人的精緻與堅持。

已停產的七仔雨傘,The Armoury找來英國百年傘店Fox Umbrellas來復刻,換上實木傘柄與中骨(下圖),優雅的香港味。


店內蘊藏不少香港精神,這對袖口鈕是用香港舊一毫硬幣改造而成的。

Mark對林作穿西裝的評價是「幾cutie」。林作fb 相,與碧咸相比,Mark指萬人迷的西裝外套過短,畀林作叻番次。

除了用領呔襯西裝,還有表現幽默的花俏領巾。



重裁縫手藝 有錢不等於有品味

「忠實客戶就知道,我們出售的是品味和對手藝的追求,並非靠華麗的價錢牌和營銷策略。」的確,有錢不等於有品味,心盲比眼盲更看不清事實。從販夫走卒到政商名流,由20歲至80歲,The Armoury團隊總能在客人推開門把之際,就能從對方的背景、需求與性格,推薦合適的服飾,這是周遊列國的Mark與Alan,磨研出精緻而隨心的奄尖美學。

西裝的關鍵剪裁、布料及造工缺一不可。請教Mark香港人穿西裝的謬誤,他直言很多人以為緊身就是good fit,其實不然。「西裝其實肥瘦的人都可以穿得好看,美式、意式、英式剪裁風格雖各有不同,但太緊身絕對不等於合身,膊位要配合穿者的膊位線條,不可過長或過短。」每件西裝不單是dress code,對Mark而言都是藝術品,每次剪裁、每回縫線都賦予不同的新故事。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帶來了英國的風格crossover香港裁縫的精工,香港一直有穿西裝的文化底子。同時,我們又希望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旅客,在香港購物之餘,也可以帶走香港內涵。」Mark說。

採訪: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