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決定」的決定 - 李柱銘

「被決定」的決定 - 李柱銘

上周五,林鄭宣佈押後原定在9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一年。她聲稱有關決定是由她「研判,然後聯同行政會議來作出決定」,「完全因為公眾安全和確保選舉是公開、公平,完全沒有政治考慮」。

針對押後選舉一事,林鄭連日來的回應,總是刻意強調這是她作出的決定。然而,大家只要對其言論稍作邏輯分析,就會明白這根本不可能是她的決定。

不諮詢抗疫專家不合邏輯

首先,若然林鄭真的是基於「疫情」而押後選舉,那麼,她理應詳細諮詢抗疫專家及選管會,一起就香港疫情未來趨勢研究應對方案,藉以盡量減低選舉進行期間病毒傳播的風險,作出一些特別投票安排,如分階段投票、延長投票時間……等等。不過,林鄭卻反常理而行,明言決定前既「沒有與任何一位政府抗疫專家討論過押後選舉事宜」,選管會事先也不知情,只是選管會主席馮驊「湊巧地」於三天前曾致函給她表達其憂慮,指300多萬選民同日投票會帶來嚴重風險。究竟為何林鄭要刻意不諮詢,最相關和最有資格為她提供沒有政治考慮建議的人士呢?況且,就連最受其決定所牽連的立法會,她也沒有諮詢。林鄭這般不合邏輯的做法,難免令人覺得押後選舉乃是一個中共拍板的「被決定」,因此,她毋須亦不能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

再者,林鄭表示已向中央呈交緊急報告,要求人大常委就押後選舉出現的議會「真空期」問題作出決定。就此技術性問題,其「個人意見」是將現屆立法會延長一年,並稱「常理來說」早前被DQ的四位現任立法會議員也可續任。不過,其建議隨即被人大常委譚耀宗高調批評,稱讓被DQ議員續任有「尷尬位」,又質疑「人大常委會係咪都係咁睇呢?」既然林鄭自稱能一錘定音地作出押後選舉這般重大決定,但反而如何解決「真空期」的細節問題,卻是要交由人大常委定奪?而且林鄭按「常理」發表的「個人意見」,還看來不受譚耀宗尊重,試問又豈能令人相信押後選舉真的是她的決定呢?

另外,林鄭重申押後選舉並非「怕輸」,她甚至以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為例,聲稱在選前已明知保皇黨會輸,但區選最終還是如期進行。然而,去年區選前一周,政府依然表示有可能基於反送中運動而押後選舉,而且中央在選前顯然仍以為保皇黨會穩勝的。區選後曾有報道指出,內地官媒之所以初期對選舉結果異常平靜,是由於官媒選前假設保皇黨能像以往般在區選獲勝,故記者在選前已交稿,只是預留空位,讓編輯刊出時加上實際票數。不過,最終選舉結果卻跟預期相反而不得不抽稿。難道就是由於林鄭當時雖明知區選保皇黨將大敗,卻沒有將實情上報,以致中共未能及時作出押後選舉的決定?

中共如今擺明要在港真正落實其全面管治權,而林鄭所領導的特區政府,亦早已把特區的自治權拱手讓予港澳辦與中聯辦,來行使決定特區所有重要事務的實權。故林鄭雖堅稱押後選舉是其決定,根本沒有人會相信,只是中共讓她「在面上貼金」而已。而筆者唯一相信她的,就是她自稱其決定「完全沒有政治考慮」,因押後選舉根本是中共為特區作出的「被決定」,她當然沒有任何政治或非政治考慮的餘地。

李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