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的士上司機正聽着新聞報道,當譚耀宗聲音出現稱人大委任臨時立法會,DQ議員可能不獲委任時,司機說了幾句粗口,關掉了收音機,然後說:「呢個女人唔死都冇用」。起初以為遇到了黃絲司機,傾談之下發現了他沒有明顯政治立場,但對於豁免入境隔離政策,導致第三波疫爆卻十分憤怒,指林鄭月娥無能。從這個司機的態度,我明白為何中共要押後9月立法會選舉,因為大崩盤即將發生。
建制派與政府綑綁的後果
香港建制派一直以來在民意市場大約佔四成左右,其餘六成是泛民的支持者,這個六四之比從90年代開始就沒有出現太大的改變。要改變這個力量對比,中共曾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包括在97前設計了一套世界少有計票方式的比例代表制,將泛民在直選的影響力減至最低,並製造議會內黨派林立、四分五裂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共直接投資香港建制派政黨,包括97前有港進聯,希望取代自由黨,97後又再搞了經民聯、新民黨,但結果親共勢力無法取得更大的影響力。歸根究柢,是因為兩大主軸:首先是港人對中共的認受程度,08年北京奧運是中共的民望達到最高峯,連帶建制派的支持度也上升。第二個主軸是特區政府的認受程度,由於建制派是政府的政治聯盟,他們休戚相關,當政府民望高,建制派自然從中得益。但更多的情況是建制派受政府施政拖累,尤其是實行高官問責制之後,這些業餘政客頻頻出狀況,不單無法掌握民情走向,甚至連基本的政治溝通能力也欠奉,在議會內出醜。
這兩個主軸同時也互相影響,當中共的政策過左,特區政府的迴旋空間越細,建制派在議會內被迫逆香港民意,盲撐這些左傾政策,於是開拓的政治空間又再打回原形。而當特區政府表現拙劣,要北京介入干預時,即使問題解決,但政治代價就是建制派認受程度下跌。民建聯大佬曾鈺成指押後選舉是有政治計算,明眼人一看就知,大家只是問為何當選舉主任已大量DQ泛民各陣營的候選人時,還不能提高建制派的勝算嗎?我相信中共定下大規模DQ政策時,是沒有想過特區政府的抗疫政策是如此的窩囊廢,執行力是如此低水平。中大及港大的專家早已指出豁免隔離政策出現重大漏洞,林鄭月娥第一時間反應不是檢討,而是反唇相稽,駁斥專家。到其他學者提出科學證據指出香港社區感染的病毒,同外來輸入病毒DNA呈一致時,特區政府就默不作聲,顧左右而言他。
今次人大釋法押後選舉,是繼國安法後又製造另一次外國干預香港事務的藉口,實際上是源於特區政府抗疫無能,疫症大規模爆發之際進行選舉,建制派肯定同特區政府攬住死,中共經過民調及大數據分析,惟有強行擱置選舉。
中共盲撐林鄭,才是真正的攬炒。一年之後,難道特區政府民望可以回升?建制派借此翻生?大家問問曾鈺成先生吧。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