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上facebook(臉書)冇益的,那要看你交了甚麽朋友,讀了甚麼內容。不少電影人的fb極之精采,因他們本身是講故事高手,即使轉載別人的東西,亦不同凡響,養份充足。前輩金炳興早陣子貼了台灣作家李桐豪寫另一小說家袁瓊瓊之文章——《女作家愛情必勝兵法》第二招 《初老算什麼!》,大開眼界。另一朋友轉載,林青霞寫李菁一文:《高跟鞋與平底鞋》,也是一絕。只見過四次面,不相熟的人原來可以咁咁咁講一大餐,且非常好睇。大家學嘢啦,人物特寫其實不一定採取訪問形式,一問一答的。這有好處也有缺點。舞文弄墨,是天馬行空,可各師各法。
要看電影人寫電影人之好文章,最經典當然是老牌名導演李翰祥之大作——《三十年細說從頭》(共四冊)及《天上人間》(共四冊)。除此之外,不才推薦江青(前邵氏及台灣國聯影星,後成為舞蹈家,不是毛主席身伴的那江青)的《故人故事》,精采,尤其是她寫李翰祥《同船過渡都是有緣人》一文。
已故名編劇家黄炳耀講古仔非常動聽,我曾和他共事半年,也說一個佢講的小故事。
黄炳耀曾替成龍編劇,他告訴我這編劇阿四一事,反映了八十年代影壇一些情況。話說八十年代台灣是港產片重要市場,當年蔣家政權和幫派關係密切,影壇全由江湖勢力把持,王羽是知名大哥,成龍對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點怕法?
有一天黄炳耀和成龍在嘉禾談劇本,王羽從台北來電,成龍估計「冇乜好嘢」,不敢接聽電話。之後他心中發毛,坐立不安,劇本會談不下去,心中衡量,不回電是不成的。結果如何,佢飛車去啟德機場(當年很近斧山道嘉禾片場),買張機票即飛台北,抵達松山國際機場才敢致電王羽。講咗兩句,原來是普通閒聊,不是召見。收了線,放下心頭大石,馬上原機飛回香港。
真人真事。小故事反映了王羽之猛料及成龍之真實性格。銀幕上之大英雄,現實不一樣的。
撰文:區紹熙
本欄逢周二刊出
【光影漫步】
超級戲迷,嬉笑怒罵品評新片。漫步影壇細說從頭。著有《港產片真巴閉》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