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降落45年後重現

海上降落45年後重現

「載人飛龍號」完成劃時代任務,卻「復古」地採用海上降落。對上一次載人太空船這樣做,是在1975年的美蘇合作任務,美國「阿波羅」太空船模組在太空軌道與蘇聯「聯合號」太空船對接後,兩國太空人同乘聯合號降落太平洋。

遇風浪有水淹風險

當年任務的指揮官斯塔福德(Thomas Stafford)在佛州家中看載人飛龍號降落時說:「這是我們50多年前的做法。」

海上降落的好處是有海水卸去衝擊力,降落前不用開動推動器減速,壞處是遇風浪時有水淹風險,但是海上和陸上都可安全降落。

近海發射太空船的美國,早年太空船都是在海上降落,但在1975年那一次後改用在跑道降落的太空穿梭機載人,直至穿梭機隊2011年退役。聯合號可海陸降落,但內陸發射的俄羅斯差不多都選擇在陸上降落,加上中國「神舟」太空船也是陸上降落,令海上降落消失45年。

「載人飛龍號」原本也計劃用陸上降落,但SpaceX為簡化研發程序,決定像其前身載貨的「飛龍號」那樣採用海上降落。競爭對手波音的「星際航班」太空船也設計在陸上降落。
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