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ehk】穩定幣運用密碼貨幣的技術,但掛勾美元的價值

【#decentralizehk】穩定幣運用密碼貨幣的技術,但掛勾美元的價值

執筆之時,比特幣剛剛升破11,000美元,有記者問我比特幣6月以來走勢強勁的原因。我不願到處得罪人,但更不想言不由衷,就告知我不評論短期幣價,並且認為所有類似的評論,不論對與錯,都是猜的。然而只要把時間線拉長,比特幣產出有限,而美元不斷貶值,比特幣升值只是每人都懂,ECO 101的基礎理論。

之前介紹了五分鐘開離地戶口,這次討論一下配合使用的「離地貨幣」,即密碼貨幣,cryptocurrency。所謂密碼,不是我們熟悉的password,而是利用密碼學原理,以私鑰(private key)核實持有者身份,正如開支票需要簽名或蓋章,證明動用這筆錢的是資產持有者本人。

小時候就覺得以簽名來證明身份很兒戲,明明自己每次簽名都不一樣,但習慣了麻煩就不憧憬便捷,習慣了威權就不渴望民主,小朋友都知道問題所在,務實的大人反而覺得理應如此,忘記了假冒簽名很簡單,當面簽名很麻煩。簽名證明身份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只是過往沒有更佳辦法,而以密碼學私鑰核實身份的方法出現後,機構和個人還沒運用起來而已。

幣價浮動 比特幣未能普及

比特幣沒有在生活上普及,除了因為理解和保管私鑰困難,還有一個主因是幣價浮動。要討論穩定與浮動之前,先要搞清兩點:

一、穩定不一定好,浮動不一定壞。穩定代表沒有增長、破局的空間,對於滿足現狀和既得利益者好,對於尋求改善者壞。單就資產價格而言也一樣,如果Tesla股票價格穩定,持有者肯定不高興。但用作日常交易的貨幣,穩定是個基本條件。

二、穩定、浮動都是相對的,你總不能自己對自己穩定。很多時說到某種資產價格是否穩定,不會指明相對甚麼,那是因為大眾默認美元本位,有如說某物件動不動,是默認了地球本位。這是人類思想的盲點,也是美元霸權的厲害,全球追求價格穩定都得購入美元,偏偏美國喜歡發多少美元都可隨便增發。

稍微扯遠了,先不談破局的可能,臣服於美元霸權去考慮。既然幣價浮動是密碼貨幣普及的絆腳石,有人就想到發行穩定幣解決。穩定對應為何,不言而喻是美元,第一款大流行的穩定幣是Tether,代號USDT,其他還有更規範的USDC、更無大台的DAI等多種,方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相若:做到跟美元1兌1,運用密碼貨幣的技術,掛勾美元的價值。

有了密碼穩定幣,跨進新世界多一種選擇,少一個顧慮。接受美元本位的,把資產轉成穩定幣,就可享用密碼貨幣的優勢而無需承擔價格風險,這是當初介紹開立離地戶口時,我送出1 USDC的原因。注意這並不代表USDC比DAI或者比BTC(比特幣)好,而是它最易理解,最易入手,牽涉的新概念最少。我絕對推薦已經上手的讀者嘗試DAI,甚至價格浮動、長遠對沖美元貶值的BTC等,但為免引發選擇困難,本欄不會介紹太多,而會集中讓大眾移民無大台國度。

離地戶口Argent搭配USDC,使用起來無異於HSBC戶口+PayMe+美元,更可享受全球一體轉賬之便,更重要的,是不受傳統銀行管制。被美資銀行關閉戶口的行政會議成員,不妨以離地戶口離地貨幣對抗外國掣肘,我雖然早就把稿費送光,還是很樂意送出1 USDC迎新,無大台國度,沒有入閘機制。

高重建

地球人。信仰民主自由。創業者。LikeCoin、#decentralizehk 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