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智庫】去美元化是大勢所趨 - 王良享

【星展智庫】去美元化是大勢所趨 - 王良享

中、美關係惡化,互相關閉對方的領事館。環球股市下跌,但美國十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只下跌了3點子, 為何少得那麼可憐?此事印證了筆者之前所說,當美國金融資產,包括股、債、樓都已經極其昂貴時,美元若不貶值,試問有何人會以高價買入低回報的美國國債?當引起風險上升的事件是美國推動時,美債作為避險資產的角色會被黃金與「債主」國的貨幣取代。

2001年與2003年小布殊政府實行大刀闊斧式減稅,令美國財政赤字大幅上升,當時美滙指數從110下跌至2008年的71.5。2016年特朗普當選後,再次實施大型減稅,筆者當時預期美國財政赤字將惡化至國內生產總值的4.5%以上,從而拖低美元滙價。此外,因為特朗普推行徹底的美國優先政策,又奉行關稅等保護主義,國際社會早就積極準備「去美元化」,免被美國脅持。

美國對新冠病毒疫情處理太差,以致第二波爆發,美國現在大量發債並以聯儲局印鈔支持,實與「直升機撒錢」無異,環球央行開始做一點外滙儲備的風險分散,沽美元,豈非合情合理?近來滙市最新的變化,是歐盟27國在一致看淡之下通過了規模達到7,500億歐元的抗疫救經濟方案。歐盟此舉,除了增加歐洲復蘇比美國快的機會以外,更加顯示了歐盟各國的合作關係有實質的改善,挽回不少投資者的信心。

最後看看人民幣,今次的關閉總領事館事件對人民幣影響似乎輕微,人民幣對美元下跌幅度不足1%,反映了國際間開始對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興趣上升。今年內美滙指數繼續下跌至88水平應無懸念。

王良享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