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提出要大幅提升檢測量,惟沒有交代如何達致。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估計,額外增加逾10萬檢測量,或須使用混合檢測,一併5人或10人的樣本檢測,發現陽性才重新抽出檢測。他認為可先在疫區九龍東和屯門等作大型篩查,但居民須短時間留在當區。
料使用混合檢測
曾稱當局現仍未公佈內地助港檢測細節或已增加多少儀器,但估計內地如要協助提升檢測量到10至20萬,需使用混合檢測,即將5人或10人的樣本混合,如發現陽性才重新抽出檢測,節省時間,做法適用於大型篩查。
曾認為若要作大型篩查,應先選取疫情爆發較嚴重的疫區,如九龍東和屯門等,並獲居民配合短時間不得離開該區,以免病毒傳播到別區,最理想是使用條碼式手帶辨識,避免涉及「抄抄寫寫」出錯,再以短訊通知居民結果。他指許多市民包括慈雲山區居民都希望做檢測,政府應考慮由意願較高的地區開始,並盡快公佈詳情。
曾又認為應盡快為所有入院者檢測,避免再出現院內感染,並應由醫院負責,人手不足時應與本港私人化驗所合作。他批評港府面對疫情一直欠缺前瞻性,未有及時聆聽專家要求提高檢測量和堵塞邊境漏洞,後知後覺,政府現時應做好部署,保持每日五萬個檢測量,疫情一旦放緩後,應恆常為邊境人士檢測。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在商台節目上指,部份私人企業未有實行在家工作,即使全民檢測,病毒仍會傳播。他建議以職業或地區區分,集中檢測高危群組,例如收銀員等須提供公眾服務的工種,並須以強制模式,否則達不到效果。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估計港府較大機會成立「超級病毒化驗室」,料每日檢測量可達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