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昔日遊走中外舞台如魚得水,到今日備受夾擊兩面不是人,滙控(005)如何在中美新冷戰格局下,接港版國安法對碰美國制裁這燙手山芋,是各界關注焦點,故昨日集團業績會亦變成政治發問為主的記者會;可惜多條精采提問,管理層委婉迴避,以「不作預測無法置評」等官方答案應對。
最吸睛問題包括最後提問的《華爾街日報》記者,直截了當詢問行政總裁祈耀年:「是你、杜嘉祺(滙控主席)抑或董事會,事先授權王冬勝(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在街站簽名撐國安法?」
該報又質疑管理層屢屢強調集團在不同市場,一定遵守各地法規,但「當前難題正是如何同時遵守互相衝突的國安法及美國制裁法案?」
對滙豐亞太大班簽名,祈耀年拒絕回答詳情,並重申集團在不同市場營運一定合規合法,包括應對不同環境存在的差異,但如何履行中美就本港法案的矛盾,則不作評論。
不會對泛民加辣審查
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早前披露,接獲滙豐來電問及戶口一筆五位數字滙款,《Daily Mai》及《Daily Telegraph》記者先後追問,行方有否因應國安法向泛民客戶加強審查,又問及有長期客戶指滙豐背棄民主故關閉戶口、倘有僱員為民主發聲而被捕,集團會否聲援等。祈強調滙豐按規定一貫進行正常客戶盡職審查(KYC),並無亦不會對泛民加辣;客戶去留則不作評論,員工處理要視乎每個個案決定。
美國將在90日內公佈制裁清單,祈指無法揣測制裁名單及所受影響,又語重心長指滙豐在港立足155年,過去一直是中國與國際貿易橋樑,集團會繼續堅守一國兩制基礎上服務客戶需要,亦深信聯滙有效穩固。
集團在中期業績報告內提到,「香港已成中美緊張關係另一爆發點(additional source)」,或會對滙控衍生出制裁、監管風險、信譽風險、市場風險。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滙控「面對嘅政治壓力就係兩面不是人」,無論如何選擇,都會得罪中美其中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