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隱形病人攻陷公立醫院,再有初步確診及確診病人曾入住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和屯門醫院急症室病房,同病格病人都要檢疫。醫管局指出,化驗室運作已經接近飽和,無法安排所有病人先進行病毒檢測後才入院,否則會拖垮化驗室,以及阻延病人接受治療。
傳伊院盼篩出隱形病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表示,伊利沙伯醫院一名有長期病患的71歲女病人7月29日因頭暈入住內科病房,當時無發燒及感染病徵,前天她感到不適,轉送監察病房,當晚初步確診,內科病房與她同病格的10名病人列密切接觸者要檢疫;屯門醫院一名長期病患的81歲男病人,曾於7月24日、27日及30日入住急症室病房,他前天確診,醫院正追蹤病人的接觸者,相關設施已消毒。據了解,伊利沙伯醫院因接收不少慈雲山及黃大仙區病人,普通病房曾出現多名隱形患者。有該院醫生接獲內部訊息,院方曾召開緊急會議,商討規定所有病人入院前都需先進行病毒檢測。
醫管局指化驗室已飽和
何婉霞則表示,現時無計劃規定所定病人先接受檢測才入院,現時醫管局化驗室運作已接近飽和,每日要做數千至6,000個病毒檢測,如果不論病人風險高低或有無病徵都檢測,反而可能拖垮化驗室,以及阻延緊急病人接受治療。
另外,東區醫院一名腫瘤科外展護士上月13日與20日上門為一名病人提供紓緩治療,病人丈夫及家傭其後初步確診,由於病人當時沒佩戴口罩,該護士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要檢疫,前天接受檢測的結果為陰性。
醫管局本周初修改了確診病人康復出院準則,以往是使用核酸測試,比較敏感,即使有病毒殘餘,檢測結果也會呈陽性,因此會令檢測結果「時陰時陽」。新準則改用血清測試,若檢測到病人體內有病毒抗體,代表病人已無傳染性,可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