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時代拔虎牙 鑄造四大定位

驚濤時代拔虎牙 鑄造四大定位

李登輝生於日治時期、成長於國民黨威權時代,生前曾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及受重用,更達到人生權勢高峯,主政期間將台灣由威權統治推向民主體制,從沒主張台獨但立場台獨,其近百年人生猶如一部台灣近代史。李登輝傳奇的一生已經謝幕,回首他當政12年,留給台灣最大的遺產到底是甚麼?李登輝主政時期幕後靈魂人物、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張榮豐說:「民主化──這是李前總統留給台灣最重要的資產。」

憶退共︰那套騙老百姓

李登輝曾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留學,1946年返台升學時,經已故台籍中共政協前常委吳克泰引薦加入共產黨,據指他曾兩進兩出共產黨。李生前解釋入黨原因,認為共產主義或可改善中國,但事後他認為:「共產主義那一套也是騙老百姓的,他們為權力在亂做,不久就退黨了。」

1968年,李取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獲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賞識及栽培。李自1971年加入國民黨,開啟在國民黨的從政生涯、也是他口中「奇妙的旅程」,先後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官派台北市長、副總統等。雖獲蔣經國重用,但黨內政爭波濤洶湧,李曾以為仕途就到副總統為止:「因當時我只是一個人而已,在黨內也是典型的傀儡。」

時任總統蔣經國過世,李88年繼任總統,主張本土化的擁李主流派,與外省人的反李非主流對決,爭取黨主席及下屆總統提名,李終大獲全選,確立黨政第一人的地位。此後掌權12年期間,大力推動民主改革,終止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成就台灣「寧靜革命」。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認為,由蔣經國的自由化到李登輝的民主化,舊勢力與利益盤根錯節,需要智慧及決斷力,「由國會全面改選到總統直選,若非因勢利導,在那驚濤駭浪時代虎口拔牙,恐怕不是一般只懂選舉綁樁的政客可望其項背。」

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認為,李登輝有四個定位,民主先生,追求普世民主;台灣的國父,推動本土化作出巨大貢獻;台灣第一外交官,曾留學美日,成功拓展對日本、美國的關係;捍衞台灣的第一戰將,眼見台灣受威脅會站出來捍衞台灣。
中央社/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