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倫敦詩人朋友選了十部港產片向香港說再見,如常情文並茂亦莊亦諧,教人一面笑一面淚灑當堂。巧得很,這幾天讀了無賴藍絲盜用筆名事件,我第一個想起的正是他,因為在我認識的人之中,沒有誰換筆名比他換得更勤快,幾乎每篇在吉隆坡報紙發表的電影觀後感,都簽上不同名字,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唯獨永遠留下「寄自倫敦」作標記,就像上世紀中銀幕上那些浪漫的飛天大賊,偷的不論是珠寶抑或心,都在空空如也的夾萬放下一朵黑玫瑰。行走江湖幾十年,大家對他的瀟灑行徑習以為常,從來沒有同名同姓的人跳出來控訴他居心不良欺騙讀者,當然詩人禮義廉恥一應俱全,絕對不會今天大搖大擺署名倪匡,明天面不改容簽上張小嫻,製造不必要的混亂。「名字不是任何人的專利」?哈哈,對的,娃娃影后李菁之外,選美界也出了個李菁,時代不同行當各異,沒有引起誤會,大陸毛主席身邊的女人叫江青,台灣國聯影業公司當家花旦也叫江青,這兩位還同時同代哩,不過大家都知道毛婦從影時藝名藍蘋,銀幕端端正正打出「江青飾演西施」,肯定與四人幫無關。
企圖轉移視線指筆名譯自英文名字更無稽,也不說那麼戀殖的習慣,愛國藍絲早該戒除,何況字典裏那麼多字可供選擇,難道你叫Michelle,就非譯「覓雪」和盧小姐碰撞不可?行有行規,虧那位早就過了「搣時」賞味期限的潘女士是老行尊,連起碼的職業操守也沒有。我倒記得,廿幾三十年前投稿《信報》,她是文化版編輯,報館同事背後稱她「奶媽」──「施奶媽」可真是現成的好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