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咗飯未 - 葉漢良

食咗飯未 - 葉漢良

大時代無奇不有,這幾天的曠世荒謬奇景,是香港人拿着飯盒,不知道要往那裏才可以合法吃飯。我本深深藍,安分守紀,堅守阿爺戒,不認同西方打的人權牌,贊成吃飯才是人權最高境界,兩餐一宿,於願已足,想不到這神聖權利竟然受到庸官侵擾,作孽啊!鼠年!

朋友仍用或是噏(WhatsApp,不是Signal)傳來Q圖,說鼠年人如鼠,有四項行為特徵,一躲藏如鼠,二出外只做覓食,三是拖食回巢,四是遇人懼而閃走;我附加一項,鼠輩橫行,時局一日三變,無所適從,難怪有些朋友開始有精神恍惚徵候。

地方無道,則求聖人出,這是中國人恆久的願望與希冀。果然,自孫國父,毛舵手到今上,都發了宏志以圖管好世界,上天入地,前赴後繼,未竟全功,契機還看今朝。國內網友尤其憧憬中國大夢,百多年來不斷單挑全世界,雖敗猶存,體現了民族最頑強之生命力,如今中美或終須一戰,擒賊先擒王,也許更為省事。

網友積極樂觀,正能量充盈,說贏了,去美國從此不用簽證,萬一、二萬一、三萬一輸了,成了美國的一州,也不用費神周章籌謀綠卡或簽證了,兩手皆贏,是為雙贏。

馬上得天下,還需文治天下,我稍懂超前部署,正琢磨應如何籌劃班子,徵集人才,協助今上勝後管好世界。先是經濟實惠方面,SWIFT系統肯定要牢牢抓住,自可為所欲為,我們自古以來不乏商管奇才,由管仲到胡雪岩,幾千年錢權文化,別以為我們是吃素的。

思想文化方面,孔子學院肯定要捲土重來、遍地開花。荼毒西方多世紀的,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孟德斯鳩、盧梭、約翰.洛克,通通要到孔子學院再教育,不然就要收皮。

科學發展部份,由哥白尼、伽利略、牛頓,到愛因斯坦、霍金、費曼等,還要撥歸欽天監;至於瓦特、愛迪生、特斯拉這等工業革命後的奇技淫巧,都要為吃飯的正確方向服務,至少也得追循錢學森未完之志,論證及實踐糧食畝產萬斤是可行的。

文學就是宣傳,是意識形態的鬥爭橋頭堡,要牢牢抓緊,西方有莎士比亞,我們有湯顯祖,我們的大文人都是做官的,由李白、杜甫到紀昀,所以文藝創作,仍歸翰林院或禮部尚書管轄,今或仍稱中宣部可矣。自後,由《十日談》到卡夫卡,由莎士比亞到《犀牛》荒謬劇,由《唐.吉訶德》到亞Q……下省三萬字……,通通下架。

至於視覺藝術的管控,同志的努力一直未停過,西人的古典、樂可可、印象派,通通要從印象中消失,改畫福祿壽、春牛圖,努力學習板畫木刻,或「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等文革風宣傳畫,色彩大紅亮麗光明。電影則《智取威虎山》,《白毛女》,不斷重拍,為何金庸的武俠小說可,樣板戲不可?至於荷里活、萬威、Netflix……嘿嘿!

我最關心的音樂一門,要管好的工夫就更繁瑣了,西方的娓娓之音,都是由一班不受控制的自由腦袋濫產出來的,由文藝復興的道蘭德 (John Dowland),巴洛克的泰雷曼(Telemann)、韋瓦第(Vivaldi),到甚麽古典、浪漫,巴赫、貝多芬、莫扎特,到現代、前衛,到流行、爵士到史汀(Sting),都只不過是揈頭,以後要多教育洋人漢古曲《十面埋伏》,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阮籍《酒狂》,自古以來就勁過你威爾第《茶花女》的《飲酒歌》。

管好世界雖幾為不可能的任務,但「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敢於亮劍」,主觀能動性戰無不勝,所以,烏坎村經驗,亦可用於管理世界金融城市,革命小闖將,當然可以修理知識分子。

這個多難仍待興邦的民族,大敵當前,贏了,即可着手處理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霸佔世界政治文化舞台的設計及話語權,來一次大掃場,一勞永逸,高枕無憂,世界一齊只吃飯,幸福無比。

若對西方文藝復興後的文化看得眼花撩亂,化繁為簡,也可以行政命令,通通下架,或索性一把火燒掉算了,以前又不是未做過……。

不朽的表演者差利卓別靈在《大獨裁者》中有一段兩分多鐘的獨腳戲,花拳綉腿如踢毽般舞弄着個吹氣大地球彈上彈落,看見就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