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新症倍增 促市民限制活動範圍

專家憂新症倍增 促市民限制活動範圍

【本報訊】林鄭月娥政府張弛無度的所謂抗疫措施下,香港每天新增過百宗武漢肺炎個案,未有減退迹象。城市大學專家警告,確診病人延誤隔離,密切接觸者追蹤工作亦追不上病毒散播速度,如果今後幾天內確診數字未放緩,恐怕未來新增個案將會每隔幾天增加一倍。

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阮相宇與城大神經科學系講座教授Colin Blakemore共同發表疫情預測及應對新聞稿,他們利用電腦模型分析,確認第三波疫潮與獲豁免強制隔離的入境感染者有關,香港6月19日後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更進一步加劇情況惡化。二人指出,確定每個新增個案的傳染源頭,然後追蹤可能接觸過傳染源頭的所有人,是有效控制疫情爆發的方法,可惜現時約有一半新增個案仍未確認傳染源頭。

盡量光顧同餐廳 簡化源頭追蹤

研究指出,雖然政府先後7月9日及15日推出更嚴厲的社交距離措施,然而措施未能抑制疫情,「我們仍然不能確定是否已到達第三波疫情的高峯」。

根據電腦模擬,儘管各項措施壓制了第三波疫情的增長速度,但未把上升的曲線變平,「如果今後幾天內數字的增長並未放緩,則存在指數幾何級數上升的危險,新增病例的數目每隔幾天會增加一倍」。

二人認為,醫療系統正承受巨大壓力,現在負壓病房的深切治療病床出現短缺,延遲了個案的隔離,病毒有可能傳播他人,導致日後要追蹤新的一組接觸者。再者,接觸者追蹤系統亦無法追上每天大量個案,以的士司機為例,他們因工作關係須與大量難以識別的人接觸,追蹤其接觸者更形艱巨。

他們建議港人改變行為習慣,以助一旦確診時衞生署的追蹤工作,例如限制個人活動範圍、只在一兩間食肆訂購食物或用膳。電腦模型預測,為了把確診數字曲線變平,須進一步減少約50%的社交接觸。若每天個案繼續增加,唯一選項就是全面封城,除了必要的人員外,所有人留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