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下稱BDS)建成暨開通儀式昨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儀式上高調宣佈:「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隨着BDS全面投入服務,其將與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分庭抗禮。專家分析,中國向來是第三世界的龍頭,可以預計北斗將在該批國家大行其道,其滲透度可與中國高鐵比擬;假以時日,BDS甚至可被用來恫嚇及報復他國。
據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指,BDS最後一顆組網衞星於6月23日發射升空,目前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較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在全球範圍內,BDS已可全天候提供高精確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獨有的短報文通訊。央視指出,目前已經有137個國家跟中國簽訂了有關BDS合作協議。
央視稱137國擬與華合作
BDS組網成功意味着中國在軍事及民用上,都可獨立使用衞星導航系統,擺脫此前受制於他人的局面。尤其在通訊、電網、金融等民用上的行業,都需要導航衞星的精準定位和授時功能,突出了BDS巨大的商業及戰略利益。惟也有人質疑,BDS會否變成監控系統,系統收集各人蹤迹數據及個人資料。
在中國官方的構想,形成北斗+5G、北斗+區塊鏈等生態,有助發展出經濟、生產等方面的新模式。如在農業上,可利用BDS實現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既減少人工參與,又能精確計算機械作業頻率、位置、路線;內媒曾報道指BDS能讓農機油耗節省10%、農業產量提高5%。
據位於美國的非牟利研究機構「RTI國際」估算,全球定位系統產生的價值,僅計頭三位行業,分別是電訊業、遠端資訊處理技術和智能手機的定位服務,所涉產值便達1.226萬億美元(約9.5萬億港元)。換言之,中國在往後的日子也可憑BDS分一杯羹。
國際評論員Sabena siddiqui曾在《亞洲時報》撰文認為,BDS加上絶大部分由中國承建的亞洲海底電纜,增加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龐大的通訊基礎設施的依賴。中國主宰「一帶一路」國家空間和數碼系統的優點是能夠保證這些系統盡可能少地受到干擾平穩運行,但同時增加了訊息被操控的隱患。
國產芯片減對外國依賴
時事評論員黃東指出:「(中美)未必會馬上發生戰爭,但商業上已展開了交戰……中國向來是第三世界的龍頭,在選用衞星導航系統上,以中國的說話,就是『以利益邊界作為劃分』」,故第三世界將會是中國主要爭取的市場,衞星導航系統是商家必爭之地,未來勢將滲透到各種電子產品之上,如手機、自動汽車,戰場無處不在。他提到,衞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很巨大的投資,中國目前漸見成果,BDS未來或將如微信、華為、高鐵般滲透到其他國家。
黃東也指出,BDS芯片等核心部件為全國產化,減少了對外國的依賴,有助其滲透。他表示,如BDS搶佔主導地位,滲透到每一個民生層面,實行戰狼外交的中國只要在BDS下手,如關閉區域BDS服務,就可報復某一個國家,令他國產生很大影響。
《蘋果》記者 /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