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GPS穩佔龍頭 華加速追趕

美GPS穩佔龍頭 華加速追趕

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 (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GALILEO)及中國的北斗(BDS)。GPS在軍民兩用方面都穩佔龍頭地位,格洛納斯及伽利略則相對落後,北斗被認為將與GPS分庭抗禮。

美國早在1970年代開始研發GPS,於1994年全面投入服務,並由美國國防部營運。GPS有多種優點,包括訊號在天氣不佳情況下仍有相當穿透力,全球覆蓋率高達98%,承擔全球 80% 貨船導航。GPS至今仍不斷完善,今年6月30日,美國發射了最新的GPS第三代衞星,不但準確度比前代高三倍,抗干擾(Anti-jamming)能力改善八倍,還能跟伽利略等衞星群溝通,讓使用者連結到更多衞星、提升準確度。

七成中國手機支援北斗

中國北斗系統發展相對較遲,1994年才研發,2000年首次發射衞星。不過在中國力谷下,發展迅速,於二十多年間完成全面組網及投入導航、定位、國際搜救等服務。北斗全球訊號的國際標準也在快速推進,計劃明年進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據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境內有逾70%的智能手機支援BDS。

至於格洛納斯衞星在1982年由蘇聯首次發射。蘇聯解體後,一度喪失大多數衞星與功能,而俄羅斯其後也缺乏經費,以至發展緩慢。伽利略定位系統則於2011年才首發衞星,起初為擺脫對美國依賴,惟各國有分歧,拖慢發展進度。
新華社/新浪科技